瓦连京点了点头:“这您放心,我们肯定会给贵司理想的报酬。”
林燃提醒道:“我们和通用航天的登月合作,价格是100亿美元。
那还是建立在我们已经复刻土星五号成功的基础上。
而这次,我们要从零开始,复刻N1火箭,这个历史上从未成功的产物。
没有工程师可以询问,没有历史资料可以借鉴,有且只有我从阿美莉卡找到的,存在于计算和图纸之中的技术资料。
考虑到我们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燕京和莫斯科的友谊,还是100亿美元,折算成rmb支付。”
对于这个报价,也完全在莫斯科的心理承受范围内。
瓦连京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没问题,但教授,请您理解我的处境。
克里姆林宫需要一个‘伟大胜利’,在今年年底,向世界宣告我们依然是航天大国。
而你们,是唯一能让N-1火箭在如此短时间内升空的团队。
这个报价并不过分。
钱不是问题。
但我个人的请求是关于人的。”
瓦连京的目光变得坚决,他将声音压得更低:“教授,我们签订合同,让华国航天主导N-1的复刻和发射,这没有异议。
但请务必,请务必允许和要求更多的俄国工程师参与到整个项目中来。”
他伸出手指,开始数着:“不仅是参观和学习,而是核心参与。
从数字控制器的软件编程,到NK-33发动机的生产线重建。
恳求贵方让我们参与到这些核心过程中来。”
瓦连京的语气几乎是在哀求:“我希望这次合作,能成为一个人才培养和技术重建的项目。
我希望,当我们成功登月后,我们也能拥有重新制造这枚火箭的能力。
这是我们对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苏俄工程师们,最后所能做的,也是最后的致敬了。”
他停顿了一下,最终用一种带有巨大屈辱感的语气,说出了最关键的话:“请您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偷师,让俄国的航天精神,能够通过你们的技术得到延续。”
瓦连京丝毫不避讳,这就是偷师。
不过说起来还是太悲哀了。
苏俄的技术,现在俄国人要从华国那偷师。
能让瓦连京放弃尊严,说出这番话的,是这个老派工程师对帝国的忠诚,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这个国家留下火种。
如果21世纪真的是商业航天的时代,真的是人类迈向宇宙的时代开端。
那么这批火种,会为俄国继续留在牌桌上保留那么一丝生机。
林燃看着面前这位老工程师,他看到了苏俄崩塌后,仍然有人在为它的遗骸忠诚,不由得感慨。
同时他也想到,过去华国的工程师在苏俄转移技术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如此?
他长叹一声,“瓦连京达瓦里希,你说的这些,并非难事。
华夏文化中,我们一向乐于助人。
技术是用来传播的,而不是用来垄断的。”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但合作是双向的。
我们希望能够对NK-33发动机生产工艺和燃料循环系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复刻。
毕竟,我相信贵方也希望,未来的N-1,能拥有最可靠的心脏,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