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无数次失败,“工”终于烧制出了一批质地更坚硬、形状更规整的陶器。
虽然以后世眼光看依旧粗糙,但在部落里已经引起了轰动!
用这种陶器煮食物,更耐烧,不容易破。
部落首领高兴地赏赐了“工”一家额外的猎物。
“工”却把大部分赏赐都分给了帮忙的伙伴和提供好泥土的族人。
女娲看着水镜,微微点头:
“不藏私,懂分享,善。”
江笛:
“哦,因为他觉得独吞了下次就没人帮他试泥巴和看火了。”
女娲:“…”
能不能别总是真相!
除了陶器,“工”对编织也产生了兴趣。
他看到族人用的筐篓总是容易散架。
就用更柔韧的藤条,尝试不同的编织手法,编出了更结实、容量更大的筐篓,甚至还能编出带盖子的容器。
他还无意中发现,某些晒干的、带有空腔的泥球或是果壳,被风吹过时会发出呜呜的声音。
他觉得有趣,就刻意去模仿、制作。
居然真让他弄出了几个能吹出简单音调的、最原始的“埙”。
每当黄昏,他坐在自家棚屋前,吹响那单调却悠远的埙声时。
忙碌一天的族人会慢慢安静下来。
听着那古朴的声音,望着远方,似乎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些。
女娲听着那简单的音调,眼神有些恍惚。
她忽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还未成圣时,似乎也听过类似的声音…
那时,兄长伏羲可是精通音律之道…
她甩甩头,把思绪拉回来。
不管怎样,兄长这一世,似乎更快乐,更专注。
他的这些小发明、小改进,确确实实地提升了部落的生活质量。
让食物储存更方便,让劳作更有效率,甚至多了点精神上的慰藉。
“百工之技,始于足下。”
江笛难得说了句人话:
“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但人族要发展,离不开这些。”
“你这兄长,算是歪打正着,踩对点了。”
就在“工”沉浸在制器的快乐中时,洪荒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