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医灵医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 第393章 丹青墨韵通阴阳宫商角徵契道心(第1页)

第393章 丹青墨韵通阴阳宫商角徵契道心(第1页)

丹青墨韵通阴阳,宫商角徵契道心

一、画阁丹青生魅影

长安城西的画阁藏在竹林深处,晨雾如纱幔般缠绕着青竹,竹叶上的露珠坠落,敲在青石板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檐角悬挂的青铜铃无风自动,铃声清越如冰珠落玉盘,与案上松烟墨的香气交织成奇特的韵律,闻之令人心神安宁。灵枢推开雕花木门时,门轴发出“吱呀”一声轻响,正见画师卫夫人以朱砂调墨,她手腕轻转,笔尖落处,绢帛上的经络图突然泛起红光,“手太阴肺经”的纹路竟如活物般蠕动,在纸面游走成条赤色小蛇,蛇眼处的朱砂点闪烁着诡异的光。

“《林泉高致》有云‘画者,凝情定志之术也’,”卫夫人放下笔,腕间的青铜镯与案上的罗盘同时转动,发出“咔哒”的轻响,“可这《铜人经络图》总在子夜活过来,墨汁里会浮出戴青铜面具的人影。那面具上的矩尺纹,与古籍中记载的墨家标记一般无二。”她掀开画案下的暗格,里面堆满了被朱砂浸透的绢帛,每张上面的经络纹都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宛如鲜血,在布面凝成一个个“墨”字,字的笔画间似有小虫在蠕动。

灵枢拾起张残卷,指尖触及绢帛,只觉冰凉顺滑,质地与墨家机关布相同,纤维中织着极细的铜丝,在光线下闪烁着微光。“这是墨家‘显影布’,”他指着纹路交汇处的矩尺纹,纹路清晰,边缘锐利,“三百年前用来绘制可变色的兵阵图,遇血气会显真容。”话音刚落,残卷突然发烫,上面的“足三里”穴渗出金色液珠,液珠滴在地上,化作只银蚕,蚕身透明,可见体内的脉络,它啃噬竹地板的声响竟与《黄帝内经》的诵读声合拍,一字一顿,分毫不差。

素问注意到画阁梁上悬着的《本草图》,图中“何首乌”的根须垂落,在地面投下的影子竟是个盘膝打坐的道人,道人的轮廓随着烛火晃动,似在呼吸。“你看这味药的画法,”她指尖点向图中灵芝,叶片突然展开,露出里面藏着的道家符契,符契上的纹路流转着金光,“笔触藏着《黄庭经》的笔意,‘上有黄庭下关元’这句,恰好是叶片的脉络走向。”符契飞出的瞬间,整面墙的画作同时震颤,画框发出“嗡嗡”的声响,所有的草药根茎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弯曲,指向画阁深处的密室,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牵引。

卫夫人突然按住颤抖的画笔,指节泛白,朱砂滴在绢帛上,晕开成个太极图,阴阳鱼的眼睛处各有一点墨色,似在转动。“昨夜画完‘督脉’时,”她的声音带着颤音,眼神中满是恐惧,“窗外飘来片青铜残片,上面刻着‘初七画活’四字,与你们带来的符契纹路相同。当时残片还发烫,像是刚从火里取出来一般。”密室门应声而开的刹那,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无数幅经络图从内飞出,在空中组成个立体的人体,穴位处的光点与终南山的星象完全对应,点点星光仿佛在与人体穴位共鸣。

子夜的画阁突然响起毛笔划过纸面的声响,“沙沙”声不断,却不见作画之人。灵枢点亮案上的油灯,灯芯跳跃着,发出“噼啪”声,他发现灯芯是用七根琴弦编成,每根弦都缠着细如发丝的针灸针,针尖闪着寒光——那是墨家“声画同契”的秘术,能将三百年前的作画声封存在灯油里。“这些声音在画经络。。。”他刚要说话,空中的立体人体突然炸开,墨点四溅,溅在卫夫人的画卷上,竟显出太医院的布局图,药房位置标注着个极小的“蛊”字,字的周围环绕着无数细小的虫影。

二、乐坊丝竹动经络

平康坊的乐坊藏在桃花深处,暮春的落英飘进窗棂,粉色的花瓣落在七弦琴上,化作音符的形状,稍纵即逝。琴师柳先生正调试琴弦,他指尖轻拨,丝弦颤动的频率竟与人体脉搏完全同步,当他拨动“宫”音时,案上的药罐突然自动开盖,里面的艾草随着韵律起舞,组成个旋转的太极图,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乐记》有云‘乐者,天地之和也’,”柳先生的指尖划过琴弦,琴底突然弹出个暗格,露出卷墨家机关谱,谱上的字迹是用青铜粉末写成,闪烁着微光,“可这‘五音疗疾’之法总在寅时失控,琴弦会渗出黑色的汁液,在琴身画出经络纹,那些纹路与瘟疫死者身上的印记一模一样。”他举起琴轸,轸孔中嵌着的青铜珠正在发光,珠上的矩尺纹与灵枢腰间的符契相互呼应,符契也随之发烫,似有感应。

灵枢认出琴身刻着的“律历”二字,笔画苍劲有力,笔画间的凹槽里藏着极细的铜管,管中封存的不是空气,而是泛着荧光的药汁,在光线下呈现出淡淡的绿色。“这是墨家‘声药同调’琴,”他指着龙池处的气孔,气孔周围刻着细密的花纹,“三百年前墨瑶用此琴配合针灸,琴声的共振能引导气血运行。据说当年她曾用此琴治愈了一场瘟疫,琴声所到之处,疫病消散。”说话间,柳先生拨动“羽”音,琴声悠扬,素问突然感到丹田发热,经脉中似有气流涌动,与《黄庭经》记载的“周天搬运”之法相合,通体舒畅。

乐坊的横梁上悬着排编钟,钟体刻着的草药名正在微微发光,“当归”“黄芪”“甘草”等字样清晰可见。素问敲响刻着“当归”的钟,钟声浑厚,穿透墙壁,竟让隔壁药铺的当归根茎全部直立,须根在地面写出“血海”二字,字的笔画间有红光流转。“五音对应五脏,”她望着钟体反射的光斑,光斑在地面组成奇特的图案,突然发现光影组成的图案与黑风寨的瘟神阵隐隐相似,心中一紧,“可这琴声里藏着的煞气,与太医院的青铜鼎气息相同,都带着一股阴冷诡异之感。”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咚——咚——咚”,声音沉闷,乐坊的琴弦突然集体崩断,“嘣”的一声脆响,丝弦在空中化作赤色的经络线,缠着编钟组成个巨大的“医”字,字的边缘闪烁着红光。柳先生从琴底抽出半块青铜符,符上的纹路与灵枢的符契恰好互补,与灵枢的拼合后,钟体突然渗出鲜血,顺着钟架流淌,在地面汇成《黄帝内经》的经文,每个字都由音符组成,仿佛能听到经文的诵读声。“墨家的‘律管候气’术,”他望着自动演奏的断弦,弦在空中颤动,发出悦耳的声响,“能通过音律预测疫病,这琴昨夜弹出的‘大吕’调,与关中瘟疫时的音律完全相同,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没想到。。。”

突然,所有的乐器同时发声,琴瑟鼓笛,杂乱无章,不成曲调,声响中夹杂着无数人的咳嗽声、哀嚎声,令人毛骨悚然。灵枢冲出乐坊,只见桃花瓣在月光下凝成个巨大的音符,音符边缘的花瓣正在凋零,露出里面藏着的青铜针,针尾的红线与太医院的方向相连,红线绷得笔直,似有拉力。“他们在用音律催动蛊虫,”他握紧腰间的符契,符契传来阵阵寒意,琴音突然变得尖锐,震得人耳鼓生疼,头晕目眩,“五音本是调和气血,却被改成了催命的咒符!这手段阴毒,完全违背了医道仁心!”

三、书斋笔墨孕医魂

崇业坊的书斋堆满了手稿,《千金方》的残页与《离骚》的刻本相互堆叠,墨香中混着淡淡的药味,是当归与艾草的气息。书生白乐天正抄写医案,他伏案疾书,笔尖落下的“气”字突然浮起,化作团白雾,在纸面凝成个盘膝打坐的道人,道人的衣着、姿态与《黄庭经》版画中的形象分毫不差,道人双目微闭,似在吐纳。

“《文心雕龙》言‘文者,天地之心也’,”白乐天推开窗,让月光照在稿纸上,月光洒在纸上,字里行间似有银光流转,“可这些医学故事总在落笔时变异,‘扁鹊见蔡桓公’会变成戴着青铜面具的医者,面具上的纹路与墨家符契一般,‘华佗刮骨’的刀上会缠着赤色的经络线,线的末端还滴着血珠。”他从书箱取出本蓝布封皮的抄本,封皮上绣着个小小的“墨”字,书页间夹着的干枯花瓣突然绽放,露出里面刻着的墨家机关纹,纹路精巧,机关暗藏。

灵枢翻开抄本,纸张泛黄,却韧性十足,他发现其中记载的不仅是医案,还有墨家的“隐语术”——将医理藏在诗句的平仄中。“你看这‘离离原上草’,”他指着诗句旁的批注,批注的字迹细小却清晰,“每个字的声调都对应不同的穴位,平仄交替暗合针灸的补泻手法。平声为补,仄声为泻,如此精妙,不愧是墨家智慧。”话音未落,书页突然自动合拢,发出“啪”的一声,封皮上的“本草”二字渗出金光,在桌上投射出善堂老妪的影子,老妪正用青铜针在墙上刻字,刻下的竟是“初七”二字。

素问注意到书斋的烛火呈青绿色,火苗摇曳,映得周围的物件都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青光,烛泪滴在地上,凝成个微型的药圃,里面生长的草药都是《诗经》中提到的植物,“蒹葭”“白芷”“卷耳”等,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药香。“这是道家‘文气生药’之术,”她拾起片烛花,烛花冰凉,发现烛芯是用墨家的“火引草”制成,草茎中可见细小的铜丝,“文字的精气能滋养药魂,就像《黄帝内经》说的‘言有微,行有终’。文字承载医理,医理孕育生机,相辅相成。”烛火突然爆燃,火光冲天,照亮了屋梁上的字迹:“初七,书成泣鬼神。”字迹猩红,似用鲜血写成。

深夜的书斋突然响起翻书声,“哗啦哗啦”,所有的医书都自动翻开到“七方”章节,书页间飞出无数只纸鹤,鹤翅扇动,发出轻微的声响,鹤嘴衔着的小字组成《卫生九策》的残句,字句间闪烁着金光。白乐天突然指着窗外,眼中满是震惊,月光下的长安城轮廓竟与他手稿中的人体经络图完全重合,朱雀大街是“督脉”,东西两市是“左右气海”,曲江池则像是“血海”,脉络清晰,浑然天成。“墨家的‘城脉图’,”他的声音带着敬畏,身体微微颤抖,“原来长安本身就是幅巨大的医图,我们日日生活在这医图之中,却浑然不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