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们道过谢后,他们转身离去。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叫住他:“大伯,问您点事情。”
老汉回头疑惑地看着我们。
我走过去笑着问:“听说前几天有人要买你们村里的地?”
这句话问完,他顿时警惕起来,又折回来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撒了个谎说:“哦,我就是路过。”
他目光如炬,盯着我的脸看了一会儿,说:“你怎么知道的?”
我笑着说:“听说的。卖了地你们一家可以分到四五套房子呢,为什么不卖?”
老汉皱了皱眉,犹豫了一下说:“你们跟我来。”
他领着小胖子往堤坝上走去。我和许愿对视了一眼,也跟了上去。
大坝上起了点微风,水面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老汉一直把我们领到那座碑前,摸着碑上的字缓缓地说:“这湖里长眠着一位英雄。”
在他的指引下我才看到,“商家源”三个大字的侧面印着一行楷书“纪念烈士商文君,永垂不朽”。那字迹已经因为年代的原因有些模糊了,如果不仔细看,一般人很难现。
我猜到这里面一定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于是问道:“您能给我们讲讲么?”
老汉叹了口气,仰面看了看天:“如果不是他,俺们这个村子在三十年前,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我没有插话,等着他继续说。
“三十年前,这个村子不叫商家庄,而是叫一里庄。那时候我是村长,商文君这小伙子是下乡的知识青年。他白天和俺们这些农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教村里的娃子们识字读书,真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好青年啊!”
我开始渐渐觉得,村民们不配合开商,一定和这个叫商文君的年青人有莫大的关系。只是三十年前这里到底生了什么?我越来越好奇,许愿也同样在聚精会神地听。
这时老汉不住地摇头叹息,“可惜啊,可惜!这么一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为了我们全村的人,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我虽早已猜到结局,却想不通个中原因,于是说道:“想必一定和这堤坝有关。”
老汉点点头说:“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土坝。那时土坝刚刚筑起,偏偏遇到了连日大雨,致使湖水猛涨。那天晚上负责在坝上值班巡逻的,就是商文君。半夜的时候我被一阵敲锣声吵醒,然后跟随着大家跑上大坝。那时大坝已经决了一道口子,水奔涌着就往村子冲去,局面已经很是危急。我们全村人立刻投入到抗洪抢险中,白天准备的一袋袋水泥都投到了决口中。”
虽然没有亲见,但从他的话里也能想象到当时的场面是多么的危险。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决口终于被堵上,局面也终于得到了控制,但是却始终没有现商文君的身影,只看到他巡逻用的已经摔在地上破碎了的照明灯和一面锣。有人说看到商文君敲锣报警后,自己跳下去用身体挡在决口中,可那个时候大家都顾着抢险,动作慢一点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他……也就活活地被水泥筑在坝中了……而我……是亲手往大坝决口投放水泥袋最多的人……”
老汉最后的几句话,低沉地勉强能够听到。
许愿的眼角已经噙满了泪水,我们这一代虽然对那段上山下乡的历史不甚明了,但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还是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自那以后,为了纪念商文君,我们这里就改名叫商家庄了!”老村长顿了顿说:“我知道你们也是开商的人,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些,就是希望你们能了解,我们的地是绝不会卖的,这大坝,你们更是想都别想。”
……
回家的路上,我和许愿一路沉默,所有的思绪仿佛还停留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没想到这村子里竟然还藏着这么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往事。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都市,这样的故事显得是那么得格格不入,同时又是那么得弥足珍贵,我很高兴看到现在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守护着一种精神,一种永远也不会沉淀、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
“层儿,我想我工作的第一个任务要以失败而告终了……”我说。现在即便是我,我想也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村民那边了。
许愿靠在我的肩上,轻轻地说:“但是在我眼里,你是成功的!”
我倍感欣慰,紧紧把她搂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