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角一挑,递给自家父亲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才慢悠悠地收尾:
“一来二去,两个小的倒比先前,更是亲近了几分。”
话音落下,果林里顿时静了。
姜义神色,比方才更沉定几分。
若说先前只是揣测,此刻却等于老桂把那点心思明明白白摆在了桌上。
只是偏偏生了此事,桂家来历又成了谜,他便有些拿不准了。
思索半晌,仍是想不透。
也罢。
想不通的事,索性不想。
若真是对方存了此意,那该急、该解释的也是他家。
自家若沉不住气,反去追问,反倒落了下乘。
念及此处,心头波澜便复归平静。
他抬手一摆,示意小儿退下,不再多言。
姜亮会意,躬身一礼,身影化作一缕青烟,悄然散去。
日子还是一天天过。
像村口那盘老石磨,嘎吱作响,转得再慢,也终归往前挪着。
只是这天,却渐渐换了颜色。
两界村里,已是小半年没见过像样的雨水。
村北那条平日潺潺作响的小溪,如今只余下一层浅水,在石缝间闪着微光。
好在家家户户的井里,吊桶放下去,还能带起一汪清冽。
所以村人只是田埂头、饭桌边零星抱怨两句,说今年秋粮怕是收成又不济。
第一百八十九章桂家姑娘,做了错饭
姜义却没旁人这般乐观。
有姜亮在,他的消息,总比常人灵得多。
不光是这小小的两界村,自长安以南,至羌地千里之外,偌大一片地界,都已有许久不闻雨声。
天不下雨,地便干涸。
这道理再简单不过。
姜义心头隐隐有些说不清的担忧,像是一片阴云,总也散不去。
可天地大势,岂是一个山野村夫能管的?
他能做的,不过寻了个由头,将锦儿叫到跟前,嘱咐她安排人手,把姜家那几座大粮仓看得紧些。
鼠蚁别钻了空子,人心更别生歹念。
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再加上古今帮依着姜家示意,极力开荒垦殖。
种出来的粮,自家吃不尽的,便送来换些粗浅药材。
一来二去,那几个当初为“备不时之需”修下的粮仓,早已是满满当当,夯得结结实实。
如今看来,这“不时之需”,怕是真要应验了。
姜义独自立在仓前,闻着那股子谷物特有的踏实香气,心头那片阴云却未散,反倒更沉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