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户部负责兴建的常平仓,现在怎么样了?存粮几何?”
赵胜闻言,从怀里掏出了他那本小册子,回禀道:
“王上,目前常平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了州、府一级的重镇。”
“诸如保宁府、重庆府、叙州府、泸州等地,大型官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以川东枢纽重庆府为例,得益于长江水运之利及周边富庶,目前仓内已有存粮将近二十万石。”
“州一级的常平仓规模稍小,例如剑州,目前存粮约有八万余石。”
他顿了顿,补充道:
“托王上洪福,去年四川境内,大体上都是风调雨顺,收成不错。”
“再加上您称王时,又免去了四川一年的赋税,是以百姓家中,都有不少存粮。”
“趁着此前粮价平稳,官府以每斗二钱五分、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在各地大肆收购粮食。”
“这才得以将州府一级的常平仓,充实起来。”
江瀚听罢,微微颔首:
“嗯,不错。”
“银钱终究是死物,饥不能食,寒不能衣。”
“只有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是维系人心、保障稳定的基石,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天有不测风云,要是真出现了旱灾,只能靠家底硬抗过去了。”
他随即话锋一转,追问道:
“对了,向贵州移民的工作,开始了吗?”
“新辟之地,要尽快填充起来,也能稍稍缓解缓解人地矛盾。”
赵胜将手里的小册子翻了几页,回应道:
“已经启动了。”
“第一批移民约三万人,主要由川南叙州、泸州等地募集,估计已经抵达了遵义府境内。”
“邵总兵答应派兵接应,并计划将他们安置到贵阳周边,重点是占据并开发水西一带的肥沃土地。”
“据邵总兵勘察,仅水西地区,大概还能容纳十万到十五万汉民。”
“而铜仁、毕节、安顺各地,粗略估计还能填充二十万到三十万左右的汉民。”
“不过此事也急不得,移民安置、分配土地、提供粮种农具,都需要时间。”
“我估计,至少要两到三年,才能逐步将新辟之地给利用起来。”
说着,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些困难之处,
“只是……故土难离,有些四川百姓实在不愿意前往贵州,甚至连最近的播州宣慰司也不愿意去。”
“他们普遍认为那是蛮夷之地,所以宁肯守着自己的几亩碎田贫地,也不愿去贵州发展。”
“对此,官府也不好强行摊派,只能耐心劝导,并许以优惠政策,慢慢做思想工作。”
江瀚对此也很理解:
“贵州确是偏远了些,尤其是还有不少生番蛮夷,但明廷好歹也在贵州经营了两百多年,应该也不会太困难。”
“要是真的白手起家,从原始森林开始垦荒,那才叫难呢。”
“前些日子来的郑芝凤,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他郑家为了开发大员岛,那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比咱们困难多了。”
“移民实边,化夷为汉,巩固疆土,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断不可因一时困难而荒废。”
“要是做好了,青史上必定能留下一笔。”
赵胜闻言,用力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