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心里嘀咕着,并用最快的速度附身趴下。果不其然,半分钟之后又一发照明弹亮起,以大致相同的轨迹从这片旷野上空划过,光亮最终消失在了树林地带。
苏军的照明弹从出现到熄灭,林恩在心里默数到了二十五。
这田野中潮湿得很,晴朗的夜空又存不住昼间日照在大地上的热量,气温显得格外低。只趴了一会儿,胸膛、肚皮连同腿部都感觉到了渗透衣物的寒意,看到军官再次起身挥手,林恩忙不迭地爬起来,随手拍拍衣裤,这样虽然不能立即让衣物变干,至少能减少一些吸附的水分。望着重归混沌的远方,他意识到苏军是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打照明弹的,而先前探路的“暗夜战士”已经摸清了规律,他们这才得意有惊无险地避开苏军的远距离警戒。
如此往复了四次,这支德军小分队终于穿过田野进入了另一片树林。这里的松树就如同欧美家庭圣诞节摆放在客厅或门前的那样,有着对称的三角体型和满树的雪白色,散布在树林边缘的灌木则类似于路边的景观树丛。进入树林之后,大家终于得到了一小段难得的喘息之机,于是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这片树林不大,横穿过去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而当德军士兵们走到它的另外一侧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世界可就不再是冰冷空寂的了。
跳跃的篝火、晃动的人影、伴着手风琴的歌声,还有隐约可辨的各式车辆,“长鼻子”的坦克,没脖子的突击炮以及线条呆板的卡车,远处那座被德军遗弃的村庄俨然已经变成了苏军装甲部队的临时宿营地。
………【第48章 暗夜潜行】………
感谢宝酒造、温州阿伦、射手座Dē冥月、黑天黑地的打赏,三江推荐期间,烦请大家进入三江推荐页面()为本书投票,每位注册用户每天限投一票,感谢大家!
*******************
*******************
从距离来看,远处那座村庄有可能就是林恩上午战斗过的地方,但似是而非的地形环境又不能让他完全确定。见高个子军官及其“嫡系”士兵对着作战地图进行研究,林恩意识到那支苏军装甲部队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这次行动的目标。部队相比于营地、阵地以及物资储备点不同,它随时可以移动,而且一个地方驻扎的时间同场不会太久。难道说天黑前德军侦察机发现苏军装甲部队有在此驻扎的迹象,天黑之后德军指挥部就派出精锐的夜战部队前来偷袭?
这样的推测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只是林恩满怀疑惑地望着远处的村庄,停在那里的坦克车辆密密麻麻,数量根本没办法估算。按照苏军在二战期间的作战习惯来推测,这至少应该是营级规模的装甲部队。林恩觉得除非随行的运输车辆上装载着大宗作战物资,或者这就是苏军的师级以上指挥部连同其武装警卫部队,否则五十名德军步兵即便能够进行一次成功的突袭,也顶多是让这支装甲部队短时间内无法投入进攻,而不可能将其重创甚至全歼。缺了一个装甲营甚至是一个装甲团,苏军汹涌澎湃的攻势恐怕也不会受到明显的遏制。
没有征求林恩或者任何一名“杂兵”的意见,以高个子军官为首的“暗夜战士”们便通过讨论进入实质性的行动阶段。只见没有背大盒子的士兵将他们的袋式军用背包卸下,从里面掏出一个个近似板砖的东东,而在高个子军官的示意下,“杂兵”们纷纷上前,每人领取两个。很快轮到林恩,虽然从前并没有接触过炸药**,但这皮纸包裹并且插着吸管状长条的玩意儿一看就知道是烈性炸药+**的组合,而看“暗夜战士”的手势,拔开这长条顶部延时十秒就会爆炸。
林恩掂量了一下,这炸药组合每包约有两斤重,对坦克装甲没有什么威胁,但如果扔进坦克内部或安置于诸如诱导轮、发动机罩等关键位置应该还是能够起到破坏作用的。至于人,若是直接引爆,那就是威力惊人的“人肉炸弹”了!
等杂兵们都拿到了炸药组合,“暗夜战士”们的袋式背包也就差不多空了,他们同样是每人两包炸药,各自揣进作战服下侧的大口袋里。在这之后,高个子军官也不说话,率先解下水壶放在地上,而“暗夜战士”们随即也将水壶、刺刀、铲子等一切可能发出多余声响的物件卸下。杂兵们虽然有些迟疑,但还是一一照做。高个子军官无意检查士兵们是否彻底轻装简从,他直接左手一挥,带着背大盒子的士兵率先走出树林。相比于刚才在旷野中行进的姿态,他们的身体压得更低,以至于两条腿根本就是弯曲着相互交替——这又一次让林恩想起了当年的CS。角色以下蹲状态移动就是这个样子,而M42钢盔搭配着M43迷彩作战服,这些“暗夜战士”扮演的显然是警察一方。
在背负大盒子的“暗夜战士”之后,卸去了炸药的那十名“替补队员”以大致相同的姿势谨慎地离开树林,仍然留在树林中的“杂兵”们这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明知前路九死一生,是进是退必须当机立断。
在没有督战队的情况下,如果周围的同伴大都选择临阵而逃,林恩恐怕也不会独自前行,然而经过片刻的思虑,三十余名从前线临时拼凑起来的“杂兵”仍旧向前迈出了步子。就这样,五个装备红外线夜视仪的顶在最前面,相隔十余米是十名装备齐整的突击步枪手,再往后二十来米是林恩所在的这一群,五十名德军士兵缓慢而谨慎地行走在树林与村庄之间的田野中。这时候虽然还没到午夜,头顶的星光已然有所懈怠,吹面而过的风则是格外的寒冷。
走下树林的山坡,林恩冷不丁看见侧前方躺着两个人,而随行的同伴们对这一情况也大感意外,许多人都有意走近瞧上一眼。这两个都是戴着苏制钢盔、套了白色披风的苏军士兵,年轻的面孔在星光下显得格外苍白。其中一个歪着头,满脸愕然地望着远方,另一个仰面朝天,浓眉之下的一双眼睛圆瞪着,想来是至死也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战场上见到尸体并不奇怪,真正让林恩好奇的是探路的暗夜战士们是如何射杀他们而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在行进过程中并没有听到枪声,而在夜晚的环境下,普通手枪射击的声音都能够传出很远。
带着这些疑问,林恩蹲下来查看两具尸体。他们都是胸口中弹,左边那人被射中三发,右边的被射中四发,弹孔创口较普通步枪弹小很多且散布较为集中,乍看起来像是突击步枪的快速射击造成的,可MP44开火的声音林恩听过,清脆的就像是铁锅里炒钢豆子,除非使用消音器,否则连射七发不可能不被附近的苏军哨兵察觉。然而,林恩从未听说过德军在二战期间为突击步枪研发过消音装置,倒是为一些手枪配备过效果不得而知的原始消音器,例如知名度不如鲁格08和P38的捷克造cz27。这种7。65毫米口径的手枪原本为捷克警察和海关边防人员配发,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后将其重新编号为P27(t)并继续生产,到战争结束时共有48万支装备到了德**队和警察部队,其中一部分配备了专用的枪口消音器,从而使这种小口径的半自动手枪在使用时更为隐蔽。
虽然未能目睹“暗夜战士”悄然猎杀目标的场面,但林恩完全可以想象到那场面该有多么的冷酷而拉风。看着这两具苏军士兵的遗骸,他忽然有了个大胆的念头:穿上苏军制服混入对方营地。这样既有机会在突袭发起之前摸清对方的实际部署,又能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