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对于徐浩而言,有着特殊的记忆。
前世,他曾多次到过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彼时的沪市,高楼大厦林立,尽显繁华与现代。
然而此刻,站在这片土地上,眼前的景象,高楼大厦虽依旧矗立,但不少建筑布满了战争的痕迹。
。
自从沦陷后,沪市的街道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往昔的生机与活力荡然无存。
曾经繁华无比的金陵路,如今行人寥寥无几。
曾经那些摆满琳琅商品、橱窗明亮的商店,大多已是橱窗破碎,店内一片狼藉。
商品不是被洗劫一空,就是杂乱无章地散落一地,见证着侵略者的暴行。
街边的建筑千疮百孔,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还有那一道道烧灼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鬼子的巡逻队大摇大摆地在街道上走过,他们的皮靴踏在石板路上,发出冰冷而又刺耳的声响。
这些小鬼子荷枪实弹,眼神中透着警惕与凶狠,随时注意着,不放过任何可疑之人。
百姓们只能远远地避开他们的视线,低着头匆匆走过,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那是被压迫的无助与对未来的迷茫。
衣衫褴褛的难民蜷缩在各个街角,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们失去了自已的家园,流离失所,不知何处才是自已的容身之所,只能在这陌生而又冰冷的街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难。
曾经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的黄浦江畔,如今也被鬼子封锁。
船只要么被迫停运,要么被侵略者征用。
江面上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息,唯有鬼子的军舰在肆意横冲直撞,彰显着他们的霸权与嚣张。
徐浩看着这萧条破败的街道,心中对鬼子的恨意犹如熊熊烈火,又增添了几分。
他拐进了一条小弄堂,此时,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悄悄递过来一张传单。
徐浩顺手接过,目光落在上面的内容。
传单的标题是《抗战到底,共驱日寇》:
亲爱的同胞们:
沪市沦陷,日寇残暴至极,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施虐。
但我中华儿女,铁骨铮铮,岂会轻易屈服!
如今山河破碎,可我们的热血从未冷却!
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妄图就此灭亡我中华。
然而,我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无数忠义之士前赴后继,在前线与侵略者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