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人口上,目前的公社也只是相当于卡西米尔的三分之一多,莱塔尼亚的一半,经济实力更是比不上这两个传统大国。
不过靠着击败了乌萨斯帝国七十万大军的威势,这两个国家现在其实也不敢对公社有太多非分之想,或者想乘人之危啥的。
目前,来自各个城市公社的民间代表,其他势力代表,军队成员,以及委员会成员,都汇聚在了切尔诺伯格-基辅,又被称作新基辅的这座城市。
是的,切尔诺伯格和基辅进行了合并,切城拥有源源不断的石棺能源,仅仅只维持一座百万人口的移动城市实在是太亏了,而基辅却是一座二百万人口的大城。
再加上将基辅作为首都又可以在乌萨斯上面占有着重要的法理,以及基辅又是过去乌萨斯帝国的第三大工业城市。
于是,切尔诺伯格和基辅就合并了,暂时称为新基辅,并将是新成立的国家的首都。
而在建国会议上,光是扯着该给新国家取什么名字的这一事,就不知道扯了好久,让本身就感到身体颇累的小小琳越发头痛了。
有人说要直接以“泰拉”为国家名字,所以您是要成立联合国吗?
有人说要以“鲁塞尼亚”,乌萨斯曾经的一个地区王国的名字来作为国家,所以说搞这种地方主义,您是不想统一乌萨斯了吗?
还有人说干脆就不取那种带有民族色彩的国家名字了,直接就叫“委员会”(苏维埃),然后就被不少看重国家,特别是那些前乌萨斯军人,赫拉格那一派的人给喷了
几千人的场面简直是闹哄哄的,光是为了一个名字的事情就吵了两个多小时,小小琳甚至看到塔露拉都为这个名字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的
到了最后还是仍然以“乌萨斯”为名了,毕竟还没统一全乌萨斯,现在总得需要这个名字为未来的统一战争做招牌吧?
于是,会议最后便通过了“乌萨斯联盟”这个名字了
乌萨斯联盟,简称可以叫“乌联”,全名为乌萨斯涉辉注意公社联盟,乌萨斯联盟是一个由二十四座移动城市、一万八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公社和村社组成的涉辉注意公社联盟,并且联盟对乌萨斯全境,以及乌萨斯帝国剩余的一百五十七座移动城市均拥有宣称权。
而之后,在更加具体的关于国家体制的讨论下,又是一番漫长的交扯。
会议上直接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威权式的涉辉注意,这群人主要以曾经的乌萨斯军官,以及一些认同该观念的知识分子等人士组成,而另一派则主张明珠式的涉辉注意。
两派的唯一共同观点,即认同联盟必须要是“去中心化”的,即每座移动城市在规定下自行建立公社大会,公社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毕竟明日方舟的世界有天灾,网络和无线电等又只能在城市内部使用,交通和联系的条件并不是很好,因此不可能搞很强的中央集权,这是现实地理因素的制约。
但在联盟最高权力的归属和产生这方面,两派就有的吵了。
比如威权式的那一派,一个叫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人就在会上发表了一个言论。
图哈切夫斯基是贵族出身,曾经是第十一集团军的一个少尉连长,在三年前一次进攻守林人森林时被守林人部队俘虏了,随后在一番教育下成为了同志。
也算是三年的老同志了,现在则担任联盟军队的一位师长。
而他则在会上这么说:“我们这里有一些同志并不是乌萨斯人,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乌萨斯人,我们乌萨斯人是个仍然有些野蛮的民族,我们有些迟钝,但又身体强壮,有着强大的破坏力,就像小孩子爱玩火一样危险。”
“过度的明珠只会让新生的联盟很快走向灭亡,我们需要一位强人来统治,说到底,我们乌萨斯人依旧是个文明不甚太开化的民族,试问各位能想象那些一年前还是农奴的农民,来投票普选的样子吗?”
图哈切夫斯基的这番话在会议上引起了轰然大波,会场上,数千人不知道对骂成了什么样,场面简直是惨不忍睹。
只能说是“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啊,不过这种争吵到也反映着时下的联盟还是更崇尚辩战,毕竟如果整个联盟里面都只有一种思想,那反倒还危险了。
而对于图哈切夫斯基,塔露拉也在会议上怒斥道:“如果公义需要更多暴力才能声张,那还能称得上是公义吗?”
“如果革命需要更多专制才能实现,那还能称得上是革命吗?”
对于塔露拉的言论,图哈切夫斯基则说道:“塔露拉同志,请你认清你自己的身份。”
“你身上流着德拉克的血,你天生拥有着强大的源石技艺,你还是科西切公爵的继承人,接受过十几年的贵族精英教育。”
“你懂得很多,你有权利选择,但问题是更多人,那些一字不识的前农奴,那些走出贫民窟,终于能勉强填饱肚子的贫民百姓,他们能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