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为君分忧,忠孝可鉴,实乃诸位皇子之表率。”
他谄颜吹嘘一通,并无告退的意思,褚尧蹙额问:“大监还有何事?”
陈大伴四下环顾:“听闻殿下新得了一只灵鸟,此番燕庶人生乱,他亦在阵前立了大功。如此神奇的灵物,不知老奴能否有幸一观?”
变回鸟身躲进软垫下的君如珩心中一紧,只道自己如今成了砧板上的唐僧肉,怎么人人都想来蹭上一口。
褚尧太清楚陈大伴今日是奉谁的意思而来,神情越发冷淡了几分:“民间以讹传讹也就罢了,大监在御前行走,要是耳根子也这么软,一言不慎,只怕要误了圣听。”
君如珩悄悄从缝隙间露出一双眼,只见陈大伴被这记软刀子噎得脸色陡变。
他皮笑肉不笑地说:“就当老奴多事了。话说回来,人灵两界究竟水火不容了几百年,我劝殿下还是当心些好。千万莫要养虎成患。”
也不知是不是君如珩的错觉,他最后一句“养虎成患”,总像是另有深意。
那太监说完揣起袖,当着东宫面清了口痰,拿鞋底蹭了。
又道:“听闻殿下在燕庶人房里搜出了他与燕地来往的书信,那可是坐实燕王参与谋逆的铁证。圣上叫我带句话,让您尽快将东西交给都察院,免得夜长梦多。”
书信?
君如珩心念微动,他想起褚晏咽气时贴在耳边说的话:“你以为这样就能安然无事地留在他身边了吗?别忘了,你也不过是为了龙脉而已。”
三魂缺一,导致原身早前的记忆总是零散不全,君如珩不能完全参透这句话的意思,但至少他能确定一点——
系统说的是“取回”而非“拿走”,说明龙脉和自己先前便存在某种联系。再结合原身本就是经由褚晏之手送给的东宫,燕王府必然对自己的身世有所了解。
于是乎夜色深浓时分,君如珩悄悄溜进了褚尧的书房。
相处的日子久了,君如珩渐渐察觉,这位看起来温平如水的太子殿下,其实也有自己的深沉心思。
譬如蓟州兵变中,他明明一早对杨秉仁起了疑心,却能不动声色地摸清对方全盘计划,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又比如这间书房,四面蒙着白亮如缎的高丽纸,经灯火一照煌煌如昼日,但实际上屋外的任何一点光线都渗透不进来。
主人家是想用这种方式,杜绝一切可能的窥探。
君如珩不觉得警惕性强是什么坏事,曾经残酷的作战经历让他很能理解褚尧的做法。即便身在高殿,也依旧逃不过丛林法则,他甚至有些欣赏对方这份厚积薄发的坚忍。
与此案相关的卷宗并不难找,因都察院催要的急,褚尧特意命人收拾好置于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