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士常不宿饱。乃慕义殉忠,志不少挫,无一屈身贼庭,其忠烈又为天下最。事闻,天子嗟悼,将大行褒恤,国亡,不果。”)
“这一次运气不好,捡的不多!”
王辅臣失落的样子让众人恨得牙痒痒。
一百多匹马,一千六百多斤粮食,羊皮袄子三百多件,其他的还没算出来,这叫运气不好
很多人都认为王辅臣在故作谦虚。
可那些人哪里知道,相比在辽东,这些东西真的是不多。
也不是这里的鞑子穷,而是这次王辅臣没过黄河。
黄河对面的河套才是最富的地方。
别看那里的族群很多,也在打,可财富不会跑,只会从这个部族的手里倒到另一个部族的手里。
王辅臣在认真的汇报着他这三日的所见所闻。
“令哥,出了城往西走不行,西边全是沙地只能沿着黄河往北,给黄河供水的各支流边有牧场,也有人!”
“牧场人多么”
“牧场的人不多,牲口也都是老牲口,鞑子不会种地,给他们种地的全是咱们汉人,平坦地有良田!”
“继续说!”
“令哥,我问了,沙漠地区很大,这些沙地能阻挡我大明从花池子到延绥这一带的兵马出动,无法形成攻势!”
“唯有位置最靠前的榆林对吧!”
“对!”
王辅臣分析的很好,这一点曾铣也曾在书里写过。
他说从山西北上经营河套也不行,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一不足,缺乏河道依托。
二不足,大军的补给线和联络线容易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就再也没用了,会被鞑子盯的死死的。
所以,只能用骑兵,在严寒的冬季踏冰过河。
对草原的鞑子而言,这两个不足也是他们的不足。
如今他们想举兵进攻大明也会被轻易的发现。
“继续!”
“抓了几个舌头问了一下,黄河对面的土地多,人很多,咱们汉人也多,要想发大财,去那抢最好!”
余令点了点头,自己一开始的目标就是那里。
俺答汗崛起,并且能入侵大明不是草原各部团结一心,也不是因为有白莲教在后面支持他,而是制度的改变。
在先前,鞑子其实也种地的。
不过他们的种地的方式太狂野了,像放牧一样。
“惟籍天不籍人,春种秋敛,广种薄收”成吉思汗还专门设立了“阿姆其”部门。
这个部门就是专门搞农业的!
俺答汗当了土默特的大汗以后为了自给自足,他就去抢大明百姓,抢大明匠人,招诱大明去他那里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