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若是在农忙时节排后面磨粮,家里一时间又没余粮的,就只能拿钱去外面买米面。
苏壹的磨面加工作坊,毫不意外的传到了外村,于是渐渐开始有外村的人拉着粮食来磨坊换面。
原先在墨坊做墨的伙计们,如今跟在苏壹身边用牲口赶起了石磨。
马于、郭元,马小粮和虎子,在磨坊帮忙登记和算账。
来这边磨粮食的村民,见他们几个如同平安城大铺子的掌柜似的,拿着毛笔和算盘,又是算账又是写字的,都不敢大声说话。
其他几个帮忙做工的人看见这一幕心中也有些泛酸。
“早知道我当时也跟着苏大哥学识字了。”
“谁说不是呢,别说挣钱多少,拿毛笔说算盘看着就体面,听说元子正在和隔壁村里正家的姑娘议亲呢。”
“真的假的?”
“怎么可能
有假。”
“……”
几个人一边羡慕,一边继续磨面过筛。
他们几个羡慕,那些起初让孩子在苏壹这边上学,结果上了几个月又不来的人家,更是悔的连肠子都青了。
原先他们都听信了传言,以为苏壹不会教书,谁知道当初跟着学的孩子,如今都是又会写字又会打算盘的。
若是他们家的孩子也跟着继续学,如今坐屋里摸算盘写毛笔字的,就是他们家孩子。
但是现在苏壹已经没了继续办学堂的意思,那几家人就是后悔,也没地方找补。
…
三个月后,苏壹在平安城的松烟墨铺子悄无声息的开张了。
原因是郭四叔在布政司衙门升官了,变成了衙门后勤采买笔墨的管事,然后郭四叔就想到了沈家村。
原本他是想要从自己亲哥郭里正那边定墨,后来细想之下又觉得不妥,于是郭有升便找到了苏壹。
郭有升明白,有自己这道关系在,以苏壹的聪明是绝对不会亏待沈家村郭家族人的。
苏壹果然懂了郭家四叔的意思,没过两天,就在平安城的一家酒楼摆了一桌,专门邀请郭四叔,郭里正和郭家几位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