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门小校早报与诸葛亮、众将,说道:“孙先锋请得三位仙人回来,四人降下云头已到营门!”
诸葛亮闻言大喜,忙叫麾下将官一同相迎。
到营门一看,首先便看到了自家岳父黄承彦,诸葛亮忙欠背躬身道:“小婿见过岳丈大人,有失远迎,望乞恕罪。”
黄承彦却是脸上不悦,冷声道:“孔明,当年刘玄德兵败夷陵,是你央我布了八阵,阻了东吴追兵。如今怎地还要让我为你挡灾?”黄承彦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嘴上如此,不还是来给女婿遮挡了?
诸葛亮闻言,连称不敢。
司马徽、葛乾二人劝道:“黄翁,既然已经来了,何必说那些旧事?孔明如今已是权掌一国中枢,何必让他面上无光?”
有了二人的劝解,黄承彦也不好太过,便随着众人进了军帐。
孙旭一直在一旁,没有开口。
叙礼已毕,司马徽与黄承彦因是诸葛亮长辈,便坐在了主位。
司马徽就先开言道:“孔明,贫道等虽然是你旧识长辈,可是既入道流,就不应沾染红尘。只因孙先生带着你的手书来到荒山,我等不好拒绝,所以亲来见你,让你往别处请仙破阵。”
听这话一落,孙旭脸上都有些憋不住笑了。
果然,这些道家众人还真是矫情,明明刚才已经答应了孙旭,可是来到帐中面对凡人,还是要矜持一番。
司马徽说这话,确是为了仙家尊严。毕竟,作为一个修道中人,不可能是个凡人来求,自己就要出手。况且诸葛亮求的乃是延续一朝气运,这样的大事,哪能一言而成?
第241章 汉魏二主各临阵
司马徽这话刚落,便从后帐中冲出一人来,哭诉道:“二位仙长,相父乃二位仙长之徒之婿,此情堪比父子。今大汉有难,相父大军被邪阵阻挡,不能前进,迁延日久,岂不危矣?
二位仙长不到此地便罢,既已至此,见危局而不救,倘或日后说起,岂不被人耻笑?若肯相助,则恩情盖天,一则救汉军十万生灵,二则完师徒翁婿之情!”
众人一看,见此人身着冕服,赫然便是汉天子刘禅!
原来是诸葛亮知道要劝动岳父等人出手,必定需要人皇出面,这才趁着孙旭那会儿去请人的功夫,用了遁术请天子来此相见。
说完这话,刘禅竟然不顾君王体面,泪流满面,朝着两位道人跪下叩头。
两个道人连忙还礼道:“贫道二人,岂敢受人皇如此重礼?有话慢慢商议,不必伤感。”
诸葛亮忙上前扶起刘禅,将他扶入主位。
司马徽对黄承彦道:“黄翁,如今天数有变,神器不止独为北有,若是我兄弟见阵而不入,难免颜面无光。且汉主是千乘之尊,下此重礼,与我等哀求,岂能无动于衷?我便是拼着神仙不做,也要与紫虚见个雌雄!”
黄承彦也道:“今既下山,岂会袖手旁观?如今先要见一见他的阵势如何,才好破得!”
刘禅闻言,心中喜不自胜,道:“全仗各位仙长法力!”
此时,他方看得孙旭。在成都时,他每每堵览捷表,首功必是此人,相父也赞他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之人,如今一见,连三位仙长也不敢怠慢于他,心中自然不敢轻视。
刘禅下了主座,来至孙旭面前,拱手一礼:“孙先锋为我汉家基业出力甚多,朕心中感念,必有厚报!”
孙旭却是淡然点头,说道:“陛下但听贤臣辅佐,便不枉我一番辛苦。”
言罢,孙旭便跟三个道人言道:“趁此时,我等去观阵一番,如何?”他虽然知道阵中奥妙,可是黄承彦三人尚且不知,一起去探查一番,也好破阵。
三人点头,跟着孙旭出了汉营,架起云头,往那弑神阵去了。
此时天已黄昏,只见三阵一台之上,尽挂灯烛,巡营的兵马来回走动,剑戟如林,这就是弑神阵。
那紫虚在弑神阵中请了诸多神将降临,四人怕被察觉,便用神通隐去了仙气。
不多时的功夫,便将阵中虚实探查清楚,于是拔转云头,回到营中,落在营门前。
军士看了,忙进内报知,刘禅、诸葛亮率众官出来迎接,将四人请进了刘禅御帐中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