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孙旭,这才明白贵妃为何屏退众人。这等机要肯定是不能为外人知晓。
“陛下如不信,可随我来,一看便知。”说着,孙旭领着夫妻二人来到皇长子身边,轻轻地掰开他的口唇,却见那舌头乌青发黑。
成化帝脸色十分难看,道,“旭弟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皇长子身中之毒,倒不难解,这毒解了,身体自然能康健。可是这毒的源头不解,我怕以后的事情还会接踵而至。”
成化帝这才明白刚才万贵妃为何会那样骂他,景泰年间二人遭受的种种屈辱岂能轻易忘却?本以为做了天子,百邪辟易,哪知那些人居然想把主意打在自己孩子身上,自己居然浑然不知,无能为力,无怪贵妃失望!
当下严肃地捧起贵妃的双手,深情地注视着她道,“贵妃放心,朕必定不会让旧事重演!”
毕竟是一国之君,这话出口颇有几分气势。贵妃本就与他一往情深,方才不过一时情绪失控,如今见天子金口玉言,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我们一家人分开。”
一阵温存后,发觉还有孙旭在侧,万贵妃赶忙不好意思地抽出手,脸上有些红晕。于是调整好仪态,接续刚才的话题,“禁宫内十步一岗五步一哨,这件事不可能是外人做的。一定是宫中人所为!”脸上恨恨,咬牙切齿。
第十七章 内承运库有取舍
万贵妃本就是个伶俐之人,便一下点破要害。
成化皇帝闻言,也赞同道,“不错,每次给皇儿的汤药都有专门的人试药。”说到这里却楞了一下,随即疑惑道,“旭弟,怎么会这样,那些试药之人如今都还好好的,不曾有事啊?”
“下毒之人必定是费了一番心思,用了某些特殊手段的。”孙旭语重心长道。
“方才与几位医官说话时,提及皇子膳食起居,发现平日里对皇子他一届小小幼儿,竟用十三汤做药引,问题便是出在这里了。”
成化帝大惊:“这十三汤乃是大补之物,有延年益寿之效。《难经》一书也有记载,言其活血通络,益气延年,若有久衰之人,以十三汤为引,更能增强药效,皇儿这汤也经多方查验,都表明此汤无毒啊。便是朕平日也多用此汤,但觉身轻体健,怎会是毒物?”
万贵妃也惊道,“莫不是有人在这十三汤中做了手脚?”
“长姐所言极是。这十三汤是由人参、雪莲、首乌等药材提炼之后,反复熬制而成,再辅以特殊手段蜜练,最是补益。可是常言道方无定方,就是说这药在制做过程中都会酌情加减。这十三汤中的药材若是换上一味,或者增减了药量,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观皇子服用诸药中,又有一味天步子。此药性平,本身是无害,可是若是与过了量的地平相遇便是大害,毒入经络,使弱者更弱,直至最后生机全无。而皇子平日所饮的十三汤中便有这地平。”
成化帝虽然不通药理,但是久在皇长子身边,见了不知多少药方,知道此言不虚,心中不爽,在殿中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
好半晌才道,“好啊!好啊!朕或许是太过软弱了,让他们觉得自己好欺负!”又走了两圈道,“朕自登基以来,内外纷扰。去岁时曾有黑气出现在宫中,妖人李子龙用巫术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大内,事发后被诛杀。如今又出了这等事,看来这东厂与锦衣卫是信不过了!必须挑一个可靠的人,重新建立一个独立于厂卫的衙门,以护卫宫内周全!”
说话完不自觉地看向了孙旭。
孙旭对上那眼神后便是一惊,恭敬跪道:“陛下,在下既无根基,又无权术,难挡大任!还是另择贤能罢!”
万贵妃也开口道:“皇帝信任阿旭,小臣很高兴。可是阿旭若是时时在宫中,必然会招来非议。此事,还是在内监中择一乖巧之人吧。”
成化也不勉强。又道,“现下皇儿之毒,似乎并未完全去除?旭弟可有法子?”
“陛下,方才小臣以独门秘法将皇子体内毒素吸出了一部分,此毒要人性命主要是旷日持久。如今前功尽弃,已不致命,待我回去制几枚药丸,待皇子服用后,定然痊愈。”
“好好好!旭弟如此神术,朕无忧矣!”
成化帝又从怀中拿出一块牌子,只见上面写着“如朕亲临”四字。
“这牌子便给旭弟作酬劳,以后旭弟可自由出入皇宫,大内不论是人是物,旭弟都可随意调用!”
孙旭谢过后,三人又商议了一会儿,见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万贵妃还要留他在宫内用膳,他以还要回去整理宅院为由推辞了。
方才谈话间成化又辞他一座宅院,还有几个奴仆丫鬟。
孙旭出得宫来,已不复来时。
短短几个时辰,他已是官居五品的千户,掌有生杀之权。那宫门口早有几人等候,见孙旭出来,便上前施礼道,“国舅爷,我等受命在此伺候,请国舅爷随我等移驾新府邸!”
跟着这几人前去,不多时便到了一座宅院跟前。
这宅院周围均是高墙大户,看起来非富即贵。进了大门,过正堂,看完了整个宅院,真是比主世界的孙府大好了几倍!便是那万通的宅子也比不上这个。
晚上又受几人伺候,用了膳食,一番折腾后,便道困倦,去卧房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