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妙法莲华经第二品 > 第135章 第135集(第2页)

第135章 第135集(第2页)

“复闻是《法华经》。”而且在死亡以后,在中阴身的时候,日月净明德佛又为他说了一次《法华经》。而这次是广说,前面只是略说。这次广说讲了多少的偈颂呢?先讲他的时间,八百千万亿那由他,而且是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颂”。这个甄迦罗就是千千万亿,频婆罗是百千千万亿,阿閦婆是万千千万亿。这都是佛教很大的数目。

所以,“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为了报恩而供养佛陀。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突然地出现了。突然地出现,当然家里面可能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他必须要说昔本事。他讲到两段:

第一段就是讲他前身的深浅。他是修般舟三昧,成就普现色身三昧;燃身供佛,成就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那么这个就是他的前身。

然后还有一段很重要,他入了中阴身的时候。中阴身的时候,佛陀又为他说法。这次讲的《法华经》的内容跟之前不一样。前面是略说,因为前面他只是要自利。那自利的话,理观智断,你只要把一心三观学好就好了。但是,你要利他,那就不是清净心可以成就了,还得要强调广大的菩提愿,广学一切的大悲善巧。所以这个时候的法就讲得多了,就广说《法华经》了。前面的《法华经》偏重在内观的清净心,到了中阴身为他讲《法华经》就强调外弘的菩提愿。

有了这两段的因缘,基本上他说法度众的因缘就具足了。

为什么他要跟他父亲做这个白告呢?当然就是说明,我这次来不是真的要做你儿子的,我是有使命的,我带着使命而来的。我们往下看,就知道他有什么重要使命。

壬三、往诣佛所

白已,即坐七宝之台,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

这个时候,他白告了过去因缘以后,就正式要拜见佛陀了。“白已”,白告其父以后,他就坐着七宝的宝台,上升在虚空当中,高七多罗树,以神通力往到佛所。到了佛所,头面礼足,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赞叹佛陀的应化身。说是佛陀的应化身“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日月净明德佛的应化身的特点就是他的这个光明,光明相特别的殊胜,它能够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我前生用外财跟内财来作真法供养,我如今就有这么一个因缘,再亲自来拜见佛陀。所以,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完偈颂以后,就白告佛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他说您老人家仍然在世,这是一个美好的因缘。

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跟日月净明德佛有两段因缘的相遇,一个是前生,一个是今生。当然,前生的相遇,他的身份是一个因位的修学,他作为一个弟子。这一生的相遇是强调果地的妙用,他的身份是传法菩萨,他是为了传法而来的。他这一次的相见跟前面的相见不一样,我们往下看就知道。

壬四、如来付嘱

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告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涅盘时到,灭尽时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当般涅盘。又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诸宝树宝台,及给侍诸天,悉付于汝。我灭度后,所有舍利,亦付嘱汝,当令流布,广设供养,应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净明德佛,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已,于夜后分,入于涅盘。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拜见佛陀、赞叹佛陀以后,佛陀就正式地传法。

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就告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善男子!我的应化身进入大般涅盘的时间已经到了,“灭尽时至”。我们前面说过,一个应化身的入灭,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的其可度者皆悉已度,其未度者亦皆已作得度的因缘。

也就是说,其实应化身的寿命是可以长短自在,他也可以久住,他也可以短暂地住世,关键就是他的法缘尽了没有。也就是说,如果弟子们该度的就度了,剩下的这些已经不是日月净明德佛可以度化的,他住世无益,住世没有帮助了,他就选择入灭了。

就是说,这个时候日月净明德佛观察,跟他有缘的、善根成熟的众生,该度的他全部度了,所以他这一期应化身的责任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就不是我该度化的了。所以他就观察根机,剩下的该谁度化呢?就是必须由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来接着度化。

所以,他就教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善男子!我以入灭以后未来佛法的弘传嘱累于汝。未来弘法,就包括整个大小乘的三乘的权法,还有诸多的三乘的大弟子的教化。就是我的教化已经成就了,那就不说了,还没有教化成功的,就由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来教化。

从《法华经》来说,教化成功的标准就很高,不是成就阿罗汉就叫教化成功,要能够会权入实。那这些大弟子的教化,还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单指《法华经》的一佛乘的妙法,以及整个三千大千七宝世界的诸宝树跟宝台,这些整个依报国土,还有这些给侍诸天,这些龙天护法,我全部都交给你。我灭度以后,所有身后的舍利子的分配,我也交代给你做妥善安排。你应该要广泛地流通,而且广设供养,这其中包括应该起多少的塔,要盖在何方,如何供养。如是种种的这些身后之事,日月净明德佛教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以后,就在当夜的后分,就后夜,入于涅盘。

这也就是说,其实日月净明德佛,当然,他的寿命那么长,他的教化的时间这么长,他肯定有很多法身菩萨的弟子,但他为什么嘱咐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来接法呢?就是因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的修学,我们前面说过,两个特点:第一个,他是真实的精进;第二个,他是真法的相应。他有中道的实相智慧,而且他精进修学苦行,当然特点就是精进修学苦行。也就是说,后面的弟子必须由他的精进修学苦行来度化,就像蕅益大师说的,契合此方的根机。就是过去的娑婆世界,包括现在的娑婆世界,这个苦行是容易去感动别人、度化别人的,所以日月净明德佛把这个法交代给他。

壬五、奉命任持分四:癸一、灭后起塔;癸二、烧臂供养;癸三、时众获益;癸四、烧臂还复

我们看下一段,“奉命任持”。

前面是如来付嘱,这以下,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奉命就住持三宝、教化众生。这有四段,先看第一段的“灭后起塔”。

癸一、灭后起塔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艹+积),供养佛身,而以烧之。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幡盖,悬众宝铃。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接下了住持三宝、教化众生的责任以后,第一件事情当然就是处理佛陀身后之事了。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到日月净明德佛灭度以后,他内心是又悲感又懊恼。悲感的是什么呢?就是他的当下失去佛陀的依靠;懊恼的是针对未来弘法的责任重大,他的内心是悲感、懊恼,而且他心中恋慕于佛,对佛陀的功德非常的欣求、爱慕。所以,就用非常珍贵的牛头栴檀,叫做海此岸栴檀,作为燃烧的材料来供养佛身,把这个应化身的色身给烧掉。火灭以后,就收取佛陀的舍利,造作八万四千个宝瓶,用宝瓶装了舍利子以后,又造了八万四千个宝塔来供养这些舍利子。每一个宝塔高三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一个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这三个世界高,就是二十五万二千由旬。在每一个宝塔的最高处,就“表刹庄严”,就在这个宝塔上立了一个栏杆,这个栏杆就是要悬挂这些幡盖,还有悬挂四周的宝铃,就种种地庄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