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明末军阀刘衍重生 > 第11部分(第2页)

第11部分(第2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杨公子且看这‘景行’如何?”

“不好,台湾的殡仪馆就叫‘景行厅’啊!?在下一时失语,神父无需理会……”

“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成蹊’可好?”

“唔……”

“又有一个,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峥嵘’却是极好的”

“嗯?杨峥嵘,杨蒸笼?不好不好……还请神父费心,再想一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知闲’如何?”

毕方济满头大汗,这个杨公子起个表字就和菜场挑西瓜似的,完全没有‘长者赐,不敢辞’的觉悟。

“就它了!知闲知闲,好!这表字我一听就喜欢,神父,是不是寓意我日后会难得清闲的意思啊?不过我喜欢,嘿嘿!”杨波一拍大腿下了决心。

人真是不可貌相啊?

这杨公子竟然金玉其外,不学无术至此!

毕方济的嘴唇哆嗦了几下“这个……那个,那个杨公子果然聪慧,闻歌而知雅。但若是这般解读却更为贴切:智慧之人,豁达大度;拘于智巧之人,琐细无方……”

“好!‘知闲’智慧之人,嗯?要是有人起‘知詹’这个表字,那是不是指的愚蠢之人啊?杨知闲,杨知闲!”杨波连续念了几遍,满心欢喜朝毕方济拱拱手“神父赠字之恩,杨波铭感于内”

毕方济暗暗抹了把汗,连声说道:“不敢不敢,杨公子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这家伙文化水平很高啊?杨波对毕方济的好奇心越来越重了,他清了清嗓子正色到:“神父叫我知闲即可!嗯,刚才咱们说道哪里了?”

毕方济满肚委屈不好表露出来,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现在却怪起我来了?

毕方济定了定心神,沉吟片刻才缓缓说道:“刚才我与公子谈到,哦,我与知闲老弟谈到发展信徒一事,并非是我等昏庸懒惰无能,这其中却有缘由的。说来话长,我们就从万历十年利玛窦神父东渡古倭奴国日本讲起吧……”

第二十七章传教士的黑历史

“哦?”杨波大出意料道:“怎么又和日本扯上关系了?”

毕方济点了点头,见杨波认真的样子满心欢喜:“大有关系,大有关系……”

“……话说一五四零年,天主教传播先驱西班牙人方济各奉命前往东方的印度,日本等地传教,在日本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短短几年时发展了大约十多万的信徒。显然基督会的成功引起了本土宗教的不安,他们开始坐下来进行辩论,交锋,这场辩论以日本方面大败而告终”

“……但是日本的僧侣们并不服气,原因很简单,日本很多文化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他们与大明的关系如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他们认为,除非天主教能说服他们的老师,基督会能够在大明获得认可才行。”

“……方济各发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很深,于是决心尽早访问大明,但传教士要进入大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明朝禁止一切外国人进入,方济各想尽了各种办法,历尽艰辛,却始终未能如愿。1552年12月,方济各不幸染上疟疾,由于缺乏医药不久便去世了,年仅46岁”

“……虽然方济各未能进入中国传教,但他的努力激励着他的同道,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仿佛一个重大启示,刺激了传教士们的使命感,明朝治下的中国在他们看来就像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一些进入中国的鲁莽尝试失败后,有的传教士认为让中国人改变信仰是没有希望的,除非用武力。一位修士这样说,“没有士兵的介入而希望进入中国,就等于尝试着去接近月球。”

毕方济看了看杨波,有些歉意的笑了笑:“当然,用大明的话来说就是,总有那么一些坐井观天的狂妄之辈。只有亲自到了这里才知道,我大明是多么的强盛……”

杨波却不领情反问道:“大明真的有这么强盛吗?”

“毫不夸张的说,明朝治下的中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毕方济肯定的点点头:“事实上,被称为佛郎机的西班牙人曾经制定过入侵中国的计划,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个计划最终被否决了……”

杨波哼了一声,只有他知道,或许大明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它就像一个脚步蹒跚的老人,在群狼的环视下很快就要倒下去了。

毕方济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述,耶稣会为此制定了修会规则,对传教方式不做狭隘的规定,却要求它的成员必须学会所在国语言,他们认为,在传播信仰过程中,暴力和军队不是必须的,相反可以带一些农业专家、工程师和内外科医生去当地……

杨波突然毫无征兆的打断了毕方济的话:“神父,你是说,你们是带着这些农业专家,工程师和医生来到大明的吗?”

毕方济点点头:“是的,我之前说过,一共有二十三位传教士和7000余册书籍登船前往大明,可惜大多数在遥远的路途中回归了主怀,只剩下五位幸存者。其中有德国人汤若望,他进入耶稣会之前就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文学家,与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同是当时欧洲科学院的院士,还有瑞士人邓玉函,他是一位天文学家,还有已经去世的金尼阁神父,他一直秉承先驱者利玛窦提出的“合儒超儒”传教策略,为我们后来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