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超脱不是唯心主义的“自己觉得自己不受世界色、声、味、感、触的影响”
。
心境上的超脱,非常真实,非常“现实唯物主义”
。
用苟交举例。
他心中有一片光明,不受世界对他施加的影响,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到、触碰不到,五感感应不到鬼怪妖邪。
世界中的鬼怪邪祟,便也看不到他,听不到他的声音,注意不到他的存在。
仿佛他从世界中消失,进入到另一个与鬼怪不同的维度。
其实他们还真的处于不同维度——在“心之维度”
中,他们处在不同层面,相互接触不到。
当然,苟交这辈子八成都没读过一部完整的佛经。
他的心境修为,对应上佛教真心本性的理论,却不是学习佛教理论修炼而成。
只能说“本性元明”
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佛教独创的某一境界。
佛教看到了这一重境界,努力向其攀登。
第773章本性元明
儒道、道家,或者别的流派,也看来了,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向上攀登。
苟交为儒生,读儒家。小羽如今有了顿悟,不再将“儒家”
定义为狭隘的“孔孟之学”
。
苟交读的是圣贤书。
不是孔子孟子及其弟子门人的典籍,才叫“圣贤书”
。
讲述世间道与理的书,都是圣贤书。
读这类书,明悟世间的道与理,心境自然朝着“本性元明”
靠近。
只不过,读书明理,心中光明,是自然发生的。
犹如孩子吃饭,身体长大后,会变得强壮。
身体长大后的强壮,与修炼仙武定向进化,区别很大。
故而小羽只用几句话,让苟交晓得周围有妖邪,便轻易破了他的光明心境。
苟交本来精神亢奋,一直守在火堆边上,打算等萝卜道士回来。
可人的亢奋不由人控制。
等亢奋消退,他便歪倒在火堆边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小羽做完早课,他才迷迷糊糊从梦中醒来。
往日他不会起来这么晚。
昨夜折腾半宿,的确影响到他的睡眠。
“大师,那个吊死鬼和邪恶山神呢?”
他脸不洗、牙不刷,也不准备早饭,爬起来便凑到小羽跟前,脸上又有了亢奋之色。
此时小羽在他心中,已经从“小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