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递过热成像仪,“起降点温度维持在5℃,没有结冰风险。”
医护人员抬着担架跑过来,担架上的老人戴着氧气面罩,胸口的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四千二百九十六章城市上空的童话
飞行器的舱门打开,吴浩注意到舱内加装了恒温毯。
“起飞后保持100米以下高度,”
他对飞行员叮嘱,“避开所有高层建筑,遇到强风就启用备用导航。”
看着飞行器消失在风雪中,吴浩忽然想起陈院士说过的话:“技术的温度,不在于参数多漂亮,而在于能不能在寒夜里暖到人的心。”
他蹲下身,用手捧起一捧雪,雪粒在掌心融化时,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
暴雪后的第三天,安西迎来了久违的晴天。
人民广场的起降点前挤满了围观的市民,李工正在演示飞行器的除冰功能——高压气泵喷出的热气将机翼上的残雪吹成白雾,阳光穿过雾气,折射出小小的彩虹。
“大家看,这是飞行器的‘暖宝宝’,”
李工举起一块石墨烯加热膜,“就像给飞机穿了件电热马甲。”
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那个在广场直播的女孩举着手机喊:“家人们,空中出租车穿‘棉袄’啦!”
吴浩站在人群外围,看见灵湖边上的那位大爷正拄着拐杖凑近飞行器,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机身。
“小伙子,”
他对李工说,“这玩意儿真能带我去看外孙吗?他在城东上大学,坐公交得倒三趟。”
“大爷,下周三就开通城西到大学城的航线,”
李工扶着大爷的胳膊,“我给您留第一排的座位。”
大爷的眼睛亮起来,像落满雪的窗户突然被阳光照亮。
这时,苏荷跑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吴总,福利院的张院长发来视频,说那个坐轮椅的小姑娘想见您。”
视频里,小姑娘坐在轮椅上,手里举着用彩纸折的飞行器,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吴叔叔收”
。
“小朋友,”
吴浩蹲在屏幕前,“等你生日那天,叔叔开真正的飞行器带你去看雪。”
小姑娘咯咯地笑起来,轮椅旁的护工阿姨说:“她昨天把您的照片贴在床头了,说您是会飞的超人。”
下午,吴浩去西工大参加校企合作会议。
路过实验室时,看见几个学生正在调试飞行器模型。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指着电脑屏幕:“你们看,这个避障算法在雪天的识别率提高了3%,吴总说的仿生冰爪真管用!”
会议室里,林教授推过一份课程大纲:“我们把飞行器运维拆成了六个模块,其中‘极端天气处置’专门用了你们灵湖测试的数据。”
大纲的最后一页,附着学生们的实践计划——他们打算在寒假期间,给安西所有的起降点做一次“体检”
。
傍晚,吴浩开车经过老城区,看见王阿姨站在自家阳台上,对着天空张望。
他想起之前答应给她的鹦鹉做噪音测试,便停下车走过去。
“吴总啊,”
王阿姨递过一碟柿饼,“我家翠翠现在不害怕了,还会学飞行器的声音呢。”
阳台上,鹦鹉笼子里的绿鹦鹉歪着头,忽然发出清晰的“嗡嗡”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