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九十一章安西智能低空交通网络项目专家论证会议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安西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早雪,比以往时候都要来的更早一些。
就在安西民众在欣赏雪景和抱怨交通的时候,安西某国际酒店却异常热闹,因为今天是关于安西发展低空经济,即成立智能低空交通网络项目的相关专家论证会议。
会议的主题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论证即将要在安西落地的全国首个智能低空交通网络。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由众多电动四轴载人飞行器所组成的智能交通网络。
这些智能电动四轴载人飞行器全部有智能驾驶系统负责,实现无人化自主化飞行,只需要输入起点和目的地,其它的整个全程都不需要人为干预,全部由系统自主完成。
而智能低空交通网络则可以看做是一个类似于“嘀嘀”
一样的“打车”
平台。
民众只需要通过手机或者智能移动设备下单,这些智能电动四轴载人飞行器就可以定位到下单者,也就是乘客的地点位置,然后降落在最近合适降落的地方。
没错,相比于汽车,这种智能电动四轴载人飞行器对于起降环境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周围不能有太多的遮挡物,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种电动四轴载人飞行器在搭载了智驾系统后能够游刃有余的应付各种地形环境,应对各种狭窄极限环境,但为了安全起见,对于起降位置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所以为此,设计团队在整个安西城市区域设置了众多的起降点,也可以乘坐机场。
这种机场一般设置在空旷区域,在狭窄或者高楼林立的区域,可以设置在楼顶,甚至是在天桥上搭建的机场上,用于起降使用。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灵湖区域进行了长达一个季度的测试,测试结果非常喜人。
所以这次智能低空交通网络专家论证会议,一方面主要是听取这个项目团队的汇报,另外一方面则就是根据汇报的相关成果进行相关的技术论证会议。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考试,考官是各种专家们,而考生呢则是这个项目团队以及这个项目。
吴浩他们作为这个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在支架系统和智能交通网络系统方面的技术和方案提供者,自然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来,属于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而吴浩呢,却有因为是这方面的专家,却也参与到了这次专家论证会议的专家组中。
可以说,他这次是既当考生们的家长,又当考官啊,因此格外引入关注。
雪粒子敲在国际酒店的落地玻璃窗上,发出细碎的“沙沙”
声,像无数只小爪子在轻轻挠着。
室内却暖得让人恍惚,中央空调把温度稳稳控在24℃,刚进门的人都下意识地褪下羽绒服,露出里面挺括的西装或衬衫,衣料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气,一遇热就凝出薄薄的水雾。
吴浩走进宴会厅时,离会议开始还有十五分钟。
他穿了件深灰色的羊毛西装,没打领带,领口松着两颗扣子,手里捏着个黑色的皮质文件夹——里面是项目团队昨晚连夜修改的补充报告,边角被他指尖的温度焐得有些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