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战争准备和技术革新,而遥远的辽东前线,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自从黑松林一战后,沙俄与蒙古的联军,便停止了南下的脚步。
铁木真的三万铁骑,以辽阳为中心,四处劫掠,将整个辽东腹地,搅得鸡犬不宁。
而伊凡·谢苗诺夫的一万五千沙俄大军,则龟缩在辽阳城内,除了偶尔派出哥萨克骑兵,配合蒙古人打秋风之外,再无大的动作。
他们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宁远堡。
大夏北疆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此刻已是壁垒森严,草木皆兵。
新任辽东经略使,由老成持重的宿将王奎担任。他吸取了辽阳失陷的教训,将防线收缩,以宁远、锦州、山海关三点一线,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每日,都有无数的民夫,将一车车的粮草、军械,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秦锋率领的三万玄甲重骑,也已抵达山海关,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随时准备扑向敌人。
表面上看,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一场决定辽东归属的决战,一触即发。
然而,在看不见的黑暗中,一场更加激烈,也更加凶险的暗战,早已拉开了帷幕。
辽阳城,西市。
一个不起眼的杂货铺内。
“掌柜的,来二斤烧刀子。”
一个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的汉子,将几枚铜钱拍在柜台上。他穿着一身破旧的皮袄,腰间挎着一把砍柴刀,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辽东猎户。
“好嘞!”
杂货铺的掌柜,是一个干瘦的中年人,他一边麻利地打酒,一边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扫了一眼汉子腰间的砍柴刀。
刀柄上,用红绳,缠了三圈。
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掌柜的不动声色地将酒葫芦递过去,同时,用极低的声音说道:“西城马厩,第三排,草料最底下。”
“知道了。”
汉子拿起酒葫芦,仰头灌了一大口,然后晃晃悠悠地走出了杂货铺。
他,正是“山林斥候”的首领,赵山。
而这家杂货铺,则是张金宝费尽心机,在辽阳城内,重新钉下的一颗钉子。
赵山混在人群中,七拐八绕,很快便来到了西城的马厩。
这里,是蒙古骑兵存放战马的地方。
他趁着巡逻的蒙古兵不注意,闪身进入马厩,迅速找到了第三排的草料堆。
掀开最上面的干草,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小盒子,露了出来。
赵山将盒子揣进怀里,没有片刻停留,转身便消失在纵横交错的巷道之中。
半个时辰后,辽阳城外,一处隐蔽的山洞里。
赵山打开了盒子。
里面,是一张详细的辽阳城防图,和一份用密文写就的情报。
情报是杂货铺掌柜冒着生命危险,从一名被他灌醉的沙俄低级军官口中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