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装修得大气,明亮一点。”
这商扬里的铺子,都会安装很多灯,把里面照得亮如白昼。
文斌抬头,看一眼天花板,上一任退租很彻底,把天花板都给拆了,不过这也方便了他们重新装修。
“那你就把整面天花板,都钉上石膏板,我在天花板上,给你留几排筒灯。”
两人又沟通其他的细节,比如展示柜打几组,分成几格,打在哪里。
文斌咬着笔头,在纸上画出简要的设计图,当然他没有学过设计,只是记录下秋桃的要求。
“展示柜里,我也给你留上灯吧,有一种灯带,可以安在展示柜里。”
文斌建议道。
秋桃答应,“这个行。”
地上要贴砖,墙面要刷漆,吊顶,打柜子。
“整个工期,最快,也得一个月。”
秋桃点头,笑道:“你们来做,我很放心的,文大哥,你现在可以啊,真专业。”
文斌说道:“都是慢慢累积的经验,做的时候,有问题你随时提。”
新店铺就交给文斌的装修队去装修。
周老太最近有个活,马上要端午节了,她得组织村里妇女包粽子,欢庆端午。
这是村里的活动,任务也好完成,村里年轻的妇女要去干活,吃饱了没闲事干的老太太一大堆,一个广播,十个能来八个,毕竟每个人,能领到六张粽子叶,包三个花生绿豆粽,拿回家去。
米和粽子叶都是村里出的钱,算得好好的,糯米买得够够的,买了一千多个粽子的量,一斤米能包七八个粽子,糯米买了一百多斤,怎么算,都够了。
毕竟全村人不可能一户不落的全都过来。
到端午节当天,周老太他们几个村干部早早地就来到了村委会,把糯米分到十个大盆里,摆上凳子。
老太太大军很快就到了,十个大盆周围被挤得满满当当。
每个人六张粽子叶,这是固定的,不管她们坐哪里包都行。
周老太心里大概数着人数,来的人,估计不会超过村里户头的三分之一,这下粽子叶这些是准备得够够的了。
有的老太婆包完粽子,磨磨蹭蹭坐一会儿,才走。
人陆陆续续地来,又陆陆续续地走。
还不到两个小时,周老太正跟熟悉的邻居聊天的时候,夏江海抹着汗过来,“周主任,你准备的到底多少米,怎么这么快就见底了!”
周老太吃了一惊,“不会吧!
这才来了多少人!”
她连忙走过去一看,真是,十口盆子里都没什么米了。
周老太瞪大眼睛,这怎么可能!
她算得好好的,她自己又不是没有包过粽子,一斤米就是可以包七八个粽子啊,她让人买的是一百五十斤糯米!
还有二十斤花生,十斤绿豆,算起来就是一百八十斤,怎么算,都不可能这么快包完。
夏江海怀疑地看着她,他怀疑周老太没买够,不然这米怎么这么快就见底了。
周老太深吸一口气,站在旁边观察,她发现了问题。
第一,不少老太太都把粽子包得跟拳头一样大,她们几乎把粽叶当成了装米的容器,根本不是来包粽子的,是来偷米的。
第二,她看到几个老太太有小动作,眼睛盯着同伴,嘴上心不在焉地说话,手则悄悄地抓一把米,放进自己的口袋,重复偷米。
周老太简直无语,难怪这米少得这么快,都是这样被带走了。
她找来夏江海,指给他看,“你自己看,她们悄悄地偷米,可不是我没买够,我买得足足的,一个人拉不动,还找了村里一个年轻人过去帮我扛回来的。”
正说话的时候,周老太看到一个老熟人,谢招娣,也在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