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直接将目光放在了洪武元年,发现正好处在一条下降的曲线上面。
好消息是,此时还处在温暖期。
坏消息是,气温正急剧变冷。
刘伯温的声音再次传来:“这一次的温暖期大约从南宋末年开始。”
“按照正常规律来算,现在应当正处在气温最高的时期。”
“但根据现有动植物分布,以及对河套、陕北高原的降雨观察,气温正在降低。”
“经过推演可得知,百年后天下将进入寒冷期……”
“如果真如推演发展,这一次温暖期只有三百年。”
“温寒变八百年为一个周期,这就意味着,百年后天下将进入一个长达五百年的寒冷期。”
“与徐国公的推断几乎一致。”
即便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此事被证实,朱元璋的心情依然非常沉重。
“长达五百年的寒冷期,天不助我大明啊。”
刘伯温的心情也异常沉重,寒冷期有多可怕,对比一下东汉中晚期就知道了。
关键,这次寒冷期将长达五百年,比东汉中晚期还要惨烈不知道多少倍。
朱标却反驳道:“爹此言差矣。”
朱元璋好奇的道:“哦,你有何高见?”
刘伯温也向他看来。
朱标说道:“寒冷期虽然很可怕,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两宋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期,他们不一样很好的撑过来了?”
“他们不知道温寒变,都能撑过来。”
“我们有表弟提醒,提前知道了此事,没有道理撑不过去。”
“方才您说天不助大明,我以为恰恰相反,苍天是眷顾大明的。”
“祂给了大明表弟这样的大才。”
“又给了大明百年的时间做准备。”
“最难以控制的黄河,也在洪武元年改道北上入渤海……”
“这一切无不证明,天命在明。”
“接下来就要看大明能不能承接住天命了。”
越听,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就越开心,最后大笑道:
“伯温,你觉得咱这太子如何啊?”
刘伯温发自内心的称赞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太子仁厚,胸怀天下,将来必为一代明君。”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哈哈……这话咱爱听。”
“不过百年后大明面临的困境,并不会因为太子贤明就消除。”
“咱们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为子孙多积攒一些家底。”
“且宋元留下了很多弊病,也必须要根除,如此才能谈熬过寒冷期之事。”
“但这么做必然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