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说道:“对,这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啊,人最难得的就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九成的人都欠缺这种能力。”
“普通人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影响还不大。”
“上位者如果欠缺,那将是一场灾难。”
“你作为太子,更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的建议。”
“即便这个人很可靠,说的策略也看似有道理,你也得先在心里提出质疑。”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他的政策是基于自己的立场所提。”
“站在他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但对别人来说就不一定了。”
“正如诸子百家一般,他们基于自身所见所闻所学,总结出了新思想。”
“这些思想都很优秀,针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但相互之间的差异却非常巨大,甚至有着原则性的冲突。”
“在实际推行中,差别就更大了。”
“作为上位者你听到一个建议,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人的立场。”
“然后再去看他的建议是否具有普适性。”
“若全面普及,会带来哪些好处,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如果做不到这些,后果看看王安石变法就可以了。”
这话说的可谓是老气横秋,配合上他此时的年龄,显得非常怪异。
但朱标却听的非常认真,最后还很郑重的行礼道:
“谢表弟指点,为兄受教了。”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朱标就起身告辞。
一路来到乾清宫,发现向来勤政的爹竟然不在。
问内侍一打听才知道,去坤宁宫了。
他略微一想就知道了缘由。
因为马钰和朱元璋闹别扭,每次都是通过马皇后或者朱标来谈事情。
而且大部分谈话地点都在坤宁宫。
为防泄密,朱元璋将那里的内侍,全部换成了最可靠的人。
这次他提前去坤宁宫,就是为了等自己回来。
一来是习惯了,二来是那里比较安全,三来正好和马皇后一起听一起商讨。
想到这里,朱标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俩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命里犯冲,互相看不顺眼,动不动就想蛐蛐对方几句。
也是没谁了。
之后朱标去了坤宁宫,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朱元璋和马皇后。
将马钰今天的话详细的转述了一遍。
听的最认真的就是朱元璋,感悟最深的也是他,这一点从他频频点头就能看得出来。
朱标自然知道原因。
自己的父亲非常勤奋,即便是在战场也会抽时间读书,说一句读书破万卷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