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觉得,这时候不去逮李愔,错失良机就不好了。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无奈的苦笑,反问道:
“这时候去,他最多是死,大不了皇帝陛下愤怒,然后杀之,三军上下不知,即便死,也是军令状没有兑现!”
“等他跑了,我们在去,你想想,皇帝陛下对李愔,是什么态度,尤其这次出征,让李愔随行,分享你太子的权利,是谁。”
“那时候,皇帝陛下才明白,谁才是可靠可信之人,以后也同样,你太子之位,才可以长久稳定。”
“让皇帝陛下看清现实,以后也算是明了,你这个太子,不是谁都能比的。”
长孙无忌的想法,是等李愔那边彻底跑空了,在去告诉皇帝陛下。
到时候,去的就不止是皇帝陛下,还有所有的军中将士等。
等到那时候,在过去,看着已经人去营空的地方,皇帝陛下的愤怒,届时可以想象。
这时候过去,李愔正跑的路上,最多是把李愔逮住了刺死,愤怒是有,但不会联想到太子的好处。
愤怒上头,把李愔给杀了,这件事情就按下不提了。
人去营空后,皇帝陛下看到眼前的一切,那种愤怒,懊悔,后悔,还有看中后的培养,全部都没有了。
皇帝对李愔,还是有期望的,对他的态度,明显要超越太子了。
作为扶持太子的人,长孙无忌必须要全部考虑清楚。
等李愔营帐都搬空后的,过去的话,皇帝陛下才知道,一番真心被糟蹋的感觉。
他如此看中的老六,那个立过功的老六,那个解决事情的老六,他是个贪生怕死之人,更是个小人。
白白浪费皇帝的一番心意,到时候那种后悔,都会变成对太子的愧疚。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样以后,太子的地位就会很牢固。
自己这个权臣,才能一直当着!
这样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李愔的臭名远扬,他做的那些事情,还有功劳,在百姓的心里,毁于一旦。
什么棉布等,都是过眼浮云,一切功劳,全部清零,让他消失无痕!
这一招,是长孙无忌在得知事情后,能想到最大利益的事情。
长孙无忌也很欣慰,太子李承乾在第一时间,来找自己商议,这是好事。
一番话语后,长孙无忌走到座位处,继续坐下来喝茶。
他的神情坦然,丝毫不像李承乾那般,得知敌人的短处,那种兴奋跟迫不及待。
长孙无忌的脸上,是丝毫看不出,即将有一番预谋等着他去处理。
他的神情,看着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李承乾听了他的话语后,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