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寒蕊走上前去问道:“大叔,您的莲藕是要拉到哪里卖的?”
装车的男子道:“我们是送到城里的农贸市场和大饭店里……”
“那,这莲藕你们送货上门卖多少钱一斤啊?”
“一毛五一斤……”
梅寒蕊心中一动,她之前天天去农贸市场买菜,记得市场里面的莲藕都卖四毛,过年的时候能卖到四毛五到五毛。如果自己按照一毛五的进价买十斤回去,然后摆摊卖三毛五一斤,那是不是一转手就能赚两块钱。
“大叔,我来你这里拿货不用你送货上门,你看看能给我便宜些么?”
“不用我们送货,那就给你按一毛钱一斤。”
“那好,您给我称十斤放在我的背篓里,要是卖的好,我以后天天来你这里买藕……”一听到老板又给她让了五分钱,梅寒蕊很是高兴,急忙把背上的背篓取下来。
“啊?就要十斤啊?”那装车的汉子有些意外。
梅寒蕊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用背篓背着,多了也装不下。不过你放心,如果卖的好,以后我天天来你这里买你的藕。”
“你是打算回去摆摊卖的吗?”
“是的……”梅寒蕊并没有隐瞒。
那男人一脸稀奇的看着梅寒蕊,心想这么年轻漂亮的一个小姑娘,一看就是个识字的,去厂里找个班上多好啊,居然要去摆地摊卖菜。
梅寒蕊也从卖藕的人眼中看出了不解,但是她也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没办法,现在是八十年代初,虽然国家对于这种规模不大的个人买卖行为已经不再禁止,但是在普通人的思想观念里,这种个人贩卖东西的行为还是上不了台面的,就算是有人摆摊也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头老太,出来卖一些自己地里种的吃不了的菜,和自己家的鸡下的蛋,年轻人都认为进厂上班才是正道。
她记得上辈子自己自杀那一年,鹿阳城的街头巷尾已经出现了好多的小商贩,个人出摊卖菜的卖水果的已经不是稀奇事。而农贸市场也不再是人们买菜的首选地。
但是摆摊的商贩一多,赚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她必须趁着这两年个体商贩还没有兴起的时候,找机会赚钱。
那藕农给梅寒蕊称了十斤莲藕装进背篓里,然后突然回头看了看梅寒蕊:“姑娘,你是打算背着回去吗?”
“对啊……”
“这莲藕刚从湖里捞出来湿漉漉的,如果你背着回家,恐怕就把你后背的衣服弄湿了,我这里有个蛇皮袋,给你披在后背上,可以挡一挡莲藕里面的水渍……”说完那个卖藕的从自己的板车上拿出一个旧的蛇皮袋递给她。
梅寒蕊没想到这个卖藕的人还挺热心,急忙向他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