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5月27日,洛阳城,南宫嘉德殿
今天一大早,我效率很快的通过了儒学刑法的旨意,总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瞬间觉得心绞痛都轻了很多。
忙完之后,我跟着张仲景继续上午的康复锻炼,吃完午膳又照例午休了半个小时,等睡醒之后才召见大司农周忠。
昨晚决定要屯粮,那这件事要交给大司农负责才行。
周忠,名副其实忠臣也。
他的父亲周景官至三公,再过三年他本人也将官至三公,最后还会一路陪着汉献帝东归洛阳,始终忠于汉室。
他在三国史上最出名的,当然是有个亲侄子,叫周瑜。
周忠现在是庐江周氏的家主,扬州在洛阳城的领头人。
最近他的生活还是挺滋润的,毕竟兜里终于有钱了。
自从十常侍被我安排去忙活鬻爵计划后,少府这边的开销断崖式的减少,宫内的生活直接从奢靡派对变成制造工厂。
以前汉灵帝每天的生活开支都得数百万乃至上千万钱。
现在宫内每天的日常开销只要几十万,人均不超过50钱,毕竟我这个皇帝都是三菜一汤,其他人也不好意思胡搞。
西园那边造纸的开销就非常大,单是买材料每天就得花掉两三百万钱,其中对木材的需求是最大的。
洛阳城背靠邙山,周围的山脉又多,只要肯出钱,每天派些少府的官员,驾着马车去山脚下的村庄都能收到。
这笔开支是从董太后给的那5亿私房钱里开销。
去年少府收上来被汉灵帝花剩的十来亿钱,被我安排了10亿钱给了大司农,用来支付今年的百官俸禄和军费军饷。
这才让大司农周忠轻松了下来。
要不然,单靠去年的算赋和更赋,早就已经负担不起百官俸禄和军费军饷,一直都在拆东墙补西墙的。
前任大司农曹嵩,宁愿花1亿钱去当那被换来换去的三公之位,也不敢在大司农这个位置待下去了。
实在是窟窿太大,大司农的位置随时会有性命之危。
周忠前年临危接任大司农,自然是全力确保扬州、荆州和益州的税赋,才勉强撑过了去年,接下来是一年比一年难。
今年还好有少府转过来的这笔救命钱,不然周忠自己都说很难保证洛阳城不会出现瘫痪、军队不会出现哗变。
毕竟对于洛阳城内的基层官员和军队的普通士兵而言,每个月的俸禄都是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东汉末年的底层经济,已经非常非常脆弱,吃不饱早已是常态,大家都在努力着不要被饿死,包括那些黄巾贼。
周忠虽然才40岁出头,但是两鬓已经开始发白,外形看起来真是比已经50岁出头的卢植还老态。
大司农的活真是不好干,有钱是肥差,没钱就是苦差。
我看着他开口道:“周司农,朕已经下旨给刘太尉和卢将军,即日起在函谷关和孟津渡口扩建百万石的大型粮仓。”
“你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粮仓都屯满。”
“洛阳太仓屯粮亦不可低于200万石,能办到吗?。”
周忠闻言跪倒道:“臣遵旨。”
“只是这钱财之事,恐难以长期维持,望圣上明鉴。”
我摆了摆手:“起来吧。”
“钱财之事朕自会想办法,汝只管屯粮即可。”
“这洛阳粮价,不得超过每石120钱,知道吗?”
周忠站起来后连忙拱手领旨。
我给他赐座之后,又继续聊了聊他最近在忙的事情。
尤其是他欠发的北军军饷,再次强调必须足额发下去。
这也是我将少府的钱全部转给大司农最主要的原因。
去年北军和西园军的钱饷都没有发下去。
因为这两支中央军并没有安排轮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