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重生之大科学家59 > 第203部分(第2页)

第203部分(第2页)

“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电报上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有大事发生,具体是什么事儿,孙元起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杨度沉声说道:“湖北革命党于今天早晨8时对刘家庙一带官军发动攻击。”

“居然是革命党率先发难?难道他们准备好了?”孙元起也有些惊讶。

革命军自10月13日占领武汉三镇后,到18日之前一直没有和官军发生任何战事。原因是起义爆发的非常仓促,内部、外部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准备,这些天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理顺手头的事务,比如建立军政府,恢复控制区内的秩序,大量招募新兵,赶紧构筑防御军事等等。…;

那为什么官军也没有动作呢?

第八镇统制张彪反攻武昌失败以后,便带领残军守在汉口下游的刘家庙,等待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救援。这群败兵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不敢再经战阵,革命军不主动进攻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事,他们又怎么会自己往枪口上撞呢?

虽然编成第一军的命令在10月12日已经发布,不过当时大部分军队在永平府参加滦州秋操。卢汉铁路的运力又非常有限,开足马力,一镇人马枪械也需要一星期才能运完。而且清政府一直还不肯起用袁世凯出山,北洋军将校抱着拖延观望的态度出工不出力,军队动作自然缓慢。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武昌起义发生了一个星期,北洋军才南下两标人马,也无法发动进攻。

杨永泰摇摇头:“革命党远远没有准备好!根据情报,今天参与进攻的有一千三百人,还有四门炮。这些人大多是身穿便衣刚刚入伍的新兵,才学会打枪没多久,基本进攻队形都不知道就上了战场。两军交战时,后面新兵看到子弹纷飞,以为敌人到了眼前,急忙开枪射击,结果把前面自己人放倒不少。而且他们都是站着开枪,竖在阵地上,很容易就被官兵打中。要不是张虎臣手下士气低落、火力不强,只怕这一千三百人剩不下几个!”

孙元起几乎可以想见当时的惨状,厉声告诫道:“我们此次入川,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兵严禁进入战场参加战斗,违者严惩不怠。像革命党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拿人命开玩笑嘛!”

“革命党也是没办法,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大人请看,”杨永泰指着地图说道,“这里是武胜关,又称武阳关、礼山关,为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古人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它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卢汉线就由此经过,自古是行军必由之道、兵家必争之地。北洋军要想大规模南下,必经此地。湖北革命党要想攻取中原、防御北洋军,也最好选在这里。可惜革命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官军抢先控制了武胜关,整个局面从开始就已经大败亏输。

“大人请再看刘家庙地形。刘家庙在汉口以北十里,是卢汉线的一个小站。从刘家庙到滠口,一侧靠近长江,一侧是积水的洼地。北边一里多路更是只有条狭窄的通道,路两旁都是湖水,中间有三座桥,是官军沿着卢汉线南下进攻汉口的必经之路。在武胜关被抢占后,这里就算是防守汉口的最后一道门户了。如今北洋军顺着卢汉线滚滚而下,袁项城复出呼声日益高涨,张虎臣带着残军又盘踞在刘家庙。每耽误一天,革命党的危险就增加一分。所以他们不得不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对刘家庙发动攻击。”

“那今天战事如何?”孙元起急忙问道。

杨度答道:“上午从八点开始枪击,打到九点半就停止了,双方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不过革命党死了一个管带,算是不小的损失。下午,大清海军军舰向革命党阵地轰击,又让革命党吃了个闷亏。好在一方是败军,一方是新手,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乒乒乓乓打一整天竟成了平局。”

孙元起才略略放心:历史总算没有因为自己这只蝴蝶而出现大转弯。

杨度接着说道:“革命党今天的进攻只是个试探,估计明天会大军压上,一举夺取刘家庙。攻下刘家庙之后,整个形势要为之一变。对于革命党来说固然是好事,汉口得到一个防守的重地,加上眼下湖北京山、天门、黄州、宜昌等州县相继举事,声势能够再上层楼。

“但这也是坏事。俗话说,打了孩子出来娘。革命党显示出北伐的苗头,袁项城和朝廷的讨价还价就要少费许多口舌,很快就能出最终结果。面对袁项城统帅的北洋军,只怕革命党毫无胜算。”

孙元起道:“你们叫我赶紧过来,就是因为这个?”

杨度点点头:“没错!刘家庙的得失将加快袁世凯出山的速度。一旦袁世凯出山,我们必须马上挥师西进,准备入川!”

二六四、芙蓉并蒂一心连

孙元起一直不知道杨度神通原来如此广大!居然能根据汉口一座车站的得失,推导出彰德袁世凯何时出山,并进而决定身在洛阳的自己何时启程入川。而且杨永泰、沈翔云对杨度的判断赞赏有加,一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模样。

孙元起有自知之明,绝不做外行指挥内行的事儿,见众人意见一致,也就没提出反驳意见。

夜色已深,近些日子车马劳顿,应酬又一场接着一场,孙元起早已困倦难耐。见没有别的事情,便回屋休息去了。

凌晨两点许,赵景行带着第四十四混成协第87标第1营、马兵第44营共计五六百人抵达洛阳。刚走出车厢,沈翔云便迎了上来:“请问是赵协统么?在下沈翔云,字虬斋,奉虎公(杨度)之命前来迎接!”

“虬斋兄,赵某久仰大名,幸会幸会!”赵景行朝他行了个标准军礼,“听说大人昨晚六点左右抵达洛阳,有没有下达什么命令?”

沈翔云答道:“大人到了之后,只是吩咐让北平铁厂多送些迫击炮和手榴弹过来,并严禁没经严格训练的学生兵进入战场参加战斗,其余倒没有说什么。现在他已经睡下了。”

赵景行点点头,又问:“那虎公休息没有?”

沈翔云笑道:“自然没有,虎公一直等着您呢!”

“那我们就去叨扰片刻!”说罢赵景行带着何应钦、吴克仁等几个亲信跨马扬鞭,直奔火车站外飞驰而去。

会面地点没有想象那么神秘,就是征兵处边上的一座空宅子,原来的房主早不知被河南府知府撵哪里去了。赵景行推开房门,一股热浪夹着肉香味迎面扑来。定睛看时,只见屋里明烛高照。火炉上正“咕嘟”“咕嘟”炖着羊肉,杨度和一个陌生人隔案而坐聊得正欢。见赵景行进来。两人才急忙起身。

杨度骚包地晃着纸扇:“快、快、快。诸位快进屋里。这秋冬夜间天寒,最是适合饮醇酒、吃羊肉!羊肉早已经炖好,酒则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洛阳特产!”

赵景行皱皱眉头,进屋之后在太师椅上军姿坐好。严肃地说道:“饮酒误事,酒我们就不喝了。还是先说正事吧!”跟在赵景行身后的几个亲信除了薛仰岳等在门外站岗,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挺着胸板着脸依次坐在椅子上。眼睛眨都不眨。

杨度“哗”合上纸扇,点点头:“那也好!在此之前,我先给你们介绍两位国士。这位是杨永泰,字畅卿,现在和我是同僚。至于沈虬斋,想必你们已经见过。我就不介绍了!”

赵景行等人起身见礼后,也自我介绍道:“在下赵景行。字行止,现暂任第四十四混成协协统。这位是步兵第87标第1营管带何应钦,字敬之;这位是马兵第44营管带吴克仁,字静山。都是赵某的好兄弟。”

相互认识之后,杨度不提喝酒吃肉的事,而是直接问道:“你们计划到底是什么?电报里说得含糊不清,我想听你们仔细说一遍。”

赵景行从随身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递给杨度,封面赫然写着“绝密”二字,之后慢慢说道:“我们第四十四混成协共分为四队南下,我们是第一队,主要是负责护送先生进入陕西,向西安、汉中方向缓慢移动。十六个小时后抵达的是第二队,目的是暂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