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的极是!”那桐拍了一下马屁,然后说道:“孙元起在京师、湖北大力兴学,声扬国内外,此为其平生最大的功绩。谥法有云:‘柔德教众曰靖。’下一个可拟‘靖’字。”
“文靖”是个很不错的谥号。历史上很多名臣,如东晋谢安,北宋李沆、吕夷简,南宋魏了翁,明代徐溥,都被赐谥“文靖”。由此可见,那桐对孙元起还算厚道。
奕劻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琴轩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谥法中说 ‘柔德教众曰靖’,但还有‘宽乐令终曰靖’、‘柔直考终曰靖’的说法。孙元起是遭受凶徒枪击,如何称得上善终?‘靖’字不合适!”
那桐想了想,又道:“那‘惠’字如何?‘爱民好学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孙元起精通西学,连洋人都万分佩服;而且兴办学校,免费培育众多学子,完全可以称得上‘遗爱在民’。”
文惠比文靖差了一级,历史上用过这个谥号的名人有唐代狄仁杰、宋代史浩等。
奕劻不置可否,转过头问徐世昌:“菊人,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字?”
徐世昌好像如梦初醒,连忙躬身答道:“孙大人天资聪颖,博闻多能,曾一手编制从小学堂到大学堂的教科书,如今连日本、美利坚等国也翻译使用。依在下愚见,不如用‘献’字。”
“文献?”奕劻摇摇头。
那桐心里也很不以为然:东晋王导、唐朝张九龄这类的名臣才有资格用“文献”谥号,孙元起他何德何能?
徐世昌问道:“不知王爷觉得哪个字比较好?”
奕劻闭目半天,才悠悠答道:“不妨用‘愍’字。”
那桐、徐世昌顿时默然无言。
在谥法里,“愍”字的意思是在国遭忧、佐国逢难、使民悲伤。换成今天话说,就是不得好死。明代得到“文愍”谥号的有两人:一个是夏言,因为严嵩陷害,被斩首东市,等严嵩倒台才被平反;还有一个叫李默,因为严党赵文华的告讦,死于狱中。奕劻拟这个谥号,可见他对孙元起的观感实在是差到极点。
等军机处值班结束,徐世昌回到家中,迅速召来心腹家人,递过一张纸条:“把它送到学部孙侍郎府上。”
孙元起已经遇刺十多日,但作为首席幕僚,杨度却一直呆在京中,并没有众人一起北上。用杨度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观百熙面相,并非短寿之人,此番遇险必定逢凶化吉。杨某既不是医生,还有留在京中收集情报的重任,就不去东北了。”
对于杨度这番说辞,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认为他已经准备改换门庭了。
纸条很快被送到杨度手中。看完之后,杨度大吃一惊。当然,他并不是对徐世昌送信感到惊讶。孙元起结好袁世凯,徐世昌则是袁世凯的盟友,交流情报属于情理之中。令他震惊的是纸条上的消息:庆王今为百熙拟谥。
如今在孙元起昏迷不醒的情况下,奕劻便急匆匆地替生者拟谥,这是什么意思?
明朝末年,洪承畴松山兵败被擒。崇祯皇帝在明知洪承畴还活着的情况下,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并亲自致祭,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什么意思?无非就是逼洪承畴自杀。看,皇帝让你极尽哀荣,你还好意思活着么?…;
奕劻所为,与崇祯皇帝可谓异曲同工,就是要孙元起早死。
难道面相不准?杨度把消息发给赵景行之后,便焦急地在屋里踱来踱去。赵景行等人接到电报,也慌乱起来:万一朝廷真的抽风拟定谥号,那该怎么办?
蒋志清的办法简单粗暴,直接带着几十名志愿者把替孙元起治疗的医生全部圈起来。看着周围明晃晃的刀枪,在看着桌上一大箱鹰洋,医生们有些不解,其中胆大的就问:“请问这位军爷,您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蒋志清冷冷地从腰间抽出撸子,一把拍在桌上,“很简单,两天之内让孙大人醒过来,每人赏五千块现大洋。要是醒不过来,哼哼,送你们每人五颗花生米!”
蒋志清话音刚落,周围的志愿者一齐把子弹压紧枪膛。
听着“哗啦”“哗啦”拉枪栓的声音,饶是医生们胆大,这回也吓得够呛,纷纷高声求饶起来:“军爷,我们已经尽力了。如今孙大人伤势已经稳定,只要假以时日,必然苏醒。只是限定两日,未免太武断了些吧?”
“是啊,孙大人很快会康复的。至于具体什么时候醒,我们哪知道?再说,我们可是朝廷从京城派来的医生,你们杀了我们,回去怎么交代?”
“不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怎容你们随意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