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重生之大科学家59 > 第108部分(第2页)

第108部分(第2页)

章士创最后缴卷。尽管内容是老生常谈,不过书法俊秀、文辞秀美、条理清晰,试卷简直像一幅内容与形式兼具的艺术品,令人爱不释手。

都收下?怕自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拒绝一两个?又觉得人才难得,放走可惜。

孙元起权衡再三,才说道:“三位贤弟所做的文章,愚兄都佩服不止。如果你们只是作为暮僚,愚兄觉得有些可惜。不如你们暂且寄居暮下,等湖北提学使司衙门、或者以后学堂有缺,再请你们充任公职,如何?…”

三人闻言,无不大喜。

孙元起不忘仔细叮嘱他们明天就要的事儿。临别之时,每人赠送了五十两银子,孙元起一再叮嘱道:“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请与诸位贤兄洗浴、更衣,毕竟在江轮上要呆上还几天呢!…”想来陈乾生这种聪明人,不会听不出自己的弦外之音吧?

第二天,孙元起作别莉莉丝、托尼,以及两位兄长,踏上江轮,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船上无事,这时杨度才烧包地摇着纸扇,摇摇晃晃来头等舱找孙元起。尚没坐定,就出声问道:“百熙,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到了湖北,下车伊始,都有哪些打算哪?”。

在孙元起现有的五个暮僚中,林抒和三个青年都只能写写画画,真正能商量事儿拿主意的,算来算去只有面前这位。当下便反问道:“还不知哲子兄有何见教?”。

杨度“唰”。地合上纸扇:“湖北人可不好对付啊!”。

孙元起一愣:咱可是来湖北办学校来的,干嘛没事“对付”。他们啊?

杨度继续说道:“关于湖北人,《诗经》里面就有“蠢尔蛮荆,大邦为仇,的说法,汉代贾捐之则说他们是“圣人起则后服,中国衰则先畔”民间谣谚“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更是播在众口。这些都说明该地民众狡计多端,轻佻易怒,难服王化。如果我们不事先做好准备,到岸之后突然让湖北士伸来了个下马威,以后很多事情就难办了!”。

孙元起心想:你这应该算是地域歧视吧?

老早以前,孙元起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听湖北同学说过一个顺口溜:“奸黄陕,狡孝感,尖奸又狡是汉川。三个汉川佬,比不上天(门)河(阳)一个茗。”。由此来说,湖北人民确实不好惹!

又据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名中国代表中,仅湖北籍的就有五人。由此来看,湖北人民确实不太安分!

“哲子兄的意见是?”。孙元起虚心请教。

杨度打开纸扇,摆出一副诸葛孔明的样子:“这正是鄙人前来叨扰的原因!”。

杨度与孙元起如何计议,且不去细谈。轮船在长江上行驶不止一日,终于抵达了武昌府的汉口码头。尚未下船,就听见码头上锣鼓喧天,老远就能看见写着“恭迎提学使孙大人”。的硕大横幅。想来是上海的湖北官宦早已告知自己的抵达时辰了。

对于迎接,这也惯例。

按照孙元起的理解,巡抚类似于后世的省长、省委书记,如果挂着中央委员(即加兵部侍郎衔),那就是正部级(正二品):如果挂的是中纪委委员(即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那便是副部级(从二品)。

在巡抚下面,有三个副省级干部:

排第一的是布政使,相对于分管财政税收的常务副省长,副部级(从二品)。

在改制之后,提学使排第二,相当于分管科教文卫体的副省长,普通的只有正三品,因为身上失去了“钦差大臣”。的光环,见了布政使便低一头,少不得磕头请安。如今孙元起是带着中央委员(学部右侍郎衔)的身份下去的,享受副部级(从二品)待遇。虽然排座次、念名单的时候,还在布政使之下,不过平时交往时,完全和布政使平起平坐,无形中省去了不少麻烦。

排第三的为按察使,类似于政法委书记、分管治安的副省长,标配是正三品。

放现在来说,从中央下放一个常务副省长级别的领导,而且这个领导的亲戚是国务院副总理(文渊阁大学士),深受最高领导人的青睐(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省市主要官员能不到机场迎接?

孙元起不知这班湖北官宦究竟会闹出什么么蛾子,整整官服,便和杨度一行抬步走下轮船。(未完待续。

一三七、今日捉将官里去

??在中国,有两个地方最讲究名次先后,一个是运动场、另一个便是官场。尤其是后者,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小至开会时桌上标签的位置,大到决定重大事务时表态的先后,无一不必须按领导大小仔细拟定顺序。稍有逾越,便被认定是失礼、**。以至于有些聪颖之人,仅从报纸上刊登领导人名字的排列顺序,就能分析出谁谁谁春风得意、谁谁谁败走麦城。

而且经过数千年的洗礼,这种尊卑有序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便是看表演发生大火,生命危在旦夕,边上人都不忘大喊一声:“让领导先走!…”由此可见一斑。

话说孙元起下了轮船,就看见迎接人群,没有司仪指拼,便自然地排列整齐:穿着官服的排在最前面,其他衣装楚楚的乡老者宿则次了一等,最外面则是普通迎接人员以及部分不明真相的观众。一切都井然有序,现场唯一的不和谐因素,是排在最前面的某位官员正和人拉拉扯扯,互相谦让。见孙元起快要到近前,那位官员才不得已松手,走在了最前面。

初来湖北,孙元起好比初到贾府的林妹妹,自然处处小心谨慎。此时急忙打量来人,只见他年龄在七十上下,一部花白的胡髯,初还以为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亲自来迎接呢!旋即想到杨度和自己所说:既然在上海的时候,张之洞已经安排心腹“一品夫人”。赵凤昌在码头迎接:加上人家已经七十岁,又是从一品的封疆大吏,不太可能自降身价,亲自到汉口码头等孙元起。

孙元起想到这里,眼睛转而审视那人官服上的补子,果然不是一品大员那种满地祥云的仙鹤朝日图,而是和自己一样的锦鸡拜日。心中便已猜到来人当是湖北布政使李氓深。

既然大家都是从二品,那就省却无数麻烦。孙元起拱手请安道:“劳烦李藩台久候,孙某实在愧不敢当!”。

李氓深也是躬身回礼:“孙学使一路风尘仆仆车马劳顿。李某不过小立片刻,何敢称劳?来来来,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香帅的大公子,奉命请来恭迎学使大人!两位都是名门之后,不妨认识认识。”。

原来和李氓深拉扯的是张之洞的长子!说来也是,在湖北地界上,又能有几个人敢和布政使撕扯呢?

孙元起还没来得及施礼,那人便抢先一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