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科学生,还时不时的写几首诗、填几首词,“呈孙学士斧正”。
关河形胜1山川襟带。渡过黄河,眼前景色一变1只见千沟万壑、莽
莽苍苍。虽然已经夏初,举目所见,却没几点绿色,只有裸露的黄土、干
涸的渠道、贫瘠的土地、饥谨的农民。在这里,看不出生机1也看不到传
说中的天府之地、帝王气象。
孙元起站在山顶,学生们簇拥在周围,更远处是护卫的兵丁,干燥的
南风带着尘土1卷起衣襟猎猎作响。指着面前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作为历史地理学家的卢弼1从黄土高原的形成讲起,用真实案例向大家讲
述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灾难后果:
殷周时期,陕北一带气候温暖潮湿,类似于今日的江南,山野之间草
木丛生,河水清澈,野兽遍地,土地肥沃,物产富足。但在春秋以后,此;
处战争频仍,加上人口增多,肆意的砍伐导致植被严重破坏,随之出现水
土流失、生态恶化。
环境破坏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是人类自己吞咽苦果。环境与气候交
互作用,让原本富饶的土地颗粒无收,食不果腹、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农民
最终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形成了李自成之类的流寇,以致覆灭一个硕大
而文明的帝国。
学生们听得很仔细,不少人掏出纸笔做起记录。
孙元起听罢,向前走几步,指着峡谷间浑浊奔腾的黄河:“根治黄河
水患,归根到底,关键是保护环境、恢复植被。你们作为读书人,如果不
能亲手植树,至少也要把这个愿望告诉你们的学生、你们的后辈。薪火相
继,终有一天能在此重现塞上江南!”
身后是一群追随自己的学生,眼前则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刻,豪
气自然生发,熟悉的词句涌上心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那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都其乐无穷的伟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样
,在壮丽山河的激励下,发出此等豪言壮语?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有巍峨的泰岭山脉,北有险峻的北山山系,横
亘东西,成为天然屏障:东有函谷关,西责大散关,雄峙两侧,成为通往
东西方的咽喉要道。自古就被称为“金城千里”和“四塞以为固”的形胜之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历史上,曾先后有西周、泰、西汉、前赵、前泰
、后泰、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前后历时达1062年
。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等匪寇也曾先后在这里建立
过政权。
虽然自五代以后,此处已经逐渐没落,可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依然浓
郁。况且,碑林、大雁塔、长安故址等古迹名胜都值得学生们参观学习。
一〇二、绿旗别队自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