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徐说对采矿、冶铁乃至军械制造方面颇具天赋。雷远从益州返回的时候,带了玄德公赐予的巨额财物,他将其中相当部分划拨给徐说,要求他扩大工匠队伍,提升武器甲胄的产量和质量。
而徐说只凭雷远的几句零散言语,就与宜都当地的铁工合作试验,前后花了一年多的工夫,终于将夷道城附近的几座水碓改造为锻铁之用。通过水池蓄水,再释放水力驱动重达上百斤的锻锤,得以数倍效率地出产大片的甲叶。
虽说产出的甲叶还需要后继加工研磨,但这已经是个极大的进步。这种大片的甲叶更节省了后期编缀的时间,本身对箭矢、对刀枪砍刺的防御也非常有效。
诸葛亮在江陵的时候,雷远特地带了徐说拜见,并约定与益州铁官开展冶铁技术的交流。藉着诸葛亮对此事的大加赞赏,徐说的身份也大大提升了,遂得以一口气压倒诸多正经士子,成了雷远麾下的右司金校尉。
听得雷远问起他二人,马忠道:“之前冯全安禀报说,苍梧郡的铁矿不在少数,猛陵以西便有几个露天的矿脉,原料绝无问题。而在郁水南面,越过凤凰顶,深入到靠近高凉县的大山中,据称还有规模更大、更易开采的。他和徐说两人,这几日分别在两个方向踏勘,估计再有日返回;到时综合各项条件,就可以选定冶铁场的位置了。”
“倒也按部就班。”雷远徐徐道。
“将军是觉得?”
雷远思忖着道:“近来气候多雨,矿区还好办些,炼炉兴修不易,这我都明白。然则,交州比荆州更潮湿,军械甲胄保养困难,短期内可以从荆州调用补充,但自家的冶炼一定要尽快。铁场选址定下以后,德信你要专门保证人手,有什么难处,直接报予我知。”
“徐说手下的匠营,现在有三百人。铁场开建以后,我还能从陶威和徐简那边调动民伕五百,断不会耽搁……”
“五百人不够,加到一千人。”雷远截断马忠的言语。
数以万计的人丁部众南下开拓,同时展开的建设、需要用人的项目不计其数,马忠作为左将军长史,通盘权衡调用人力,很是辛苦。雷远这么一说,他便要忙上好一阵。但他神色不变,并不表露丝毫难色,只干脆应道:“遵命。”
雷远顿了顿,向马忠解释说:“德信,咱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人手总是紧张的。愈是如此,我们愈是要把现有的人手尽量集中使用,完成一项,再转移到另一项。千万不要平均分配,诸多方向齐头并进,到最后全都延误。你尽量筹措人手,实在不行,我让周虎想办法。”
对马忠的才能,雷远很有信心。但他自己经过乐乡、宜都两地的经营,在这些方面已经颇有经验。而这些经验断非纸上得来,非得通过切实操作,一点点积累总结才行。
“将军放心,一千人没有问题。”马忠应道。
“好。”
其余琐事,马忠专门有书面的条陈禀报。
雷远拿在手中仔细看过,向马忠点了点头,转向阎圃:“文苗,你那头呢?”
阎圃也同样奉上文书:“请将军先看过。”
第0723章供销
雷远虽有董督交州的名义,现在能够直接管辖的领地,就只一个苍梧郡。他这个苍梧太守又分身乏术,所以数月来实际负责苍梧政务的,便是交州治中从事阎圃。
雷远深知,一个团体的成功,不仅在首领是否出众,更在于团体中诸多执行者是否得力。所以他始终注重培养人才、更注重从外界吸收人才。
对于麾下的武人,他用各种形式加以培训,并鼓励不断抽调有功的将士们到他身边轮班担任扈从,以此来创造将士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开拓他们的视野。
而在文吏方面,他抽调儒士培训社吏、里吏这样的基层,同时也注重从管事、书佐中提拔人才,比如周虎、黄晅、宋水、岑鹏、范巡等人,都是他一手提拔。但随着他的地盘越来越大,部属越来越多,这些人有其长,也有其短,并不都能适合新的局面。
此前担任宜都太守的时候,雷远特意加强了与荆州士人的联系,试图用荆州士人来充实自家的幕府。
可惜这方面的努力并不成功,荆州士人在本地的利益牵扯太多,而庐江雷氏受宗族门第所限,又很难吸引到特别出众的人才。最后出了麋芳和秭归文氏的事情,还差点把郡丞向朗等一批荆州士人牵扯进去。
所以到目前为止,雷远身边最得力的僚佐,一个是益州巴西人马忠,另一个则是寓居汉中多年的凉州人阎圃。他们的才能固然足够,更重要的是,与地方、与雷远麾下的各部都没有牵扯,雷远遂能放手使用,授以大权。
阎圃原为张鲁的重要僚佐,张鲁身处大乱之中,而能保全汉中、巴郡的势力范围,使领民得以生息而域内安稳无事,其中多有阎圃的功劳。
自雷远控制苍梧,阎圃便成了事实上的苍梧太守。他从五月到现在,陆续核定了苍梧郡下属十一县的人丁户籍,编制坊、里,又照常推动春种秋收,并恢复县、乡、亭各级的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等基层职位,保障日常管理。
数月下来,本地人心渐定,耕种渐定,赋税征收也渐渐恢复正常。虽然真实数字还不能与吴巨在时的簿册记载相比,但阎圃郑重表示,到明年当可超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