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很清楚,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诸葛亮那样的赤忱君子。便如法正,此人恃才傲物,睚眦必报,此前担任蜀郡太守的时候,行事简直肆无忌惮。但他作为中枢的谋士,总能抓准刘备所想,能够将刘备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最快地提炼出来,又小心翼翼地将某些微妙的成分隐藏得很好。
刘备非常需要法正这样的部下。
他不再往林地深处去,而是原路折返。走过法正身边的时候,他道:“还有一事……可惜孔明不在,孝直,你与士元、幼宰两位先商议出个初稿,然后最好亲自去办。”
身后有落叶哗哗轻响,是法正小步紧跟着:“主公所说的,莫非是群臣请封主公为汉中王的奏表?”
刘备的脚步微微一顿:“嗯?”
“主公,奏表已经拟就。请主公过目。”法正从袖中取出另一份卷宗:“若主公以为尚属妥贴,我立即启程,持此遍访群臣。”
虽然许多亲近臣僚都已知道,玄德公即将进位汉中王,但落到具体实施层面,玄德公几次告诫部属们,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急。一旦急了,就难免会出现什么疏漏,成为被他人攻讦的话柄。
但刘备真没想到,法正已经将群臣请封的奏表都提前准备好了。
没必要这么急的。
如此重要的奏表,更没有由一人草拟,同一人出面与群臣逐个接洽的道理。孝直这人啊,就是急进了些。
刘备的眼角微微一跳,但神色丝毫都不变。他特意揽住法正的手臂,笑道:“孝直睹事知机,实在高明。我们且回江州,劳烦孝直先去请士元、幼宰两人来,哈哈,我要与他们一起拜读孝直的大作!”
说到这里,他用力拍了拍法正的肩膀,感慨地道:“有孝直在,实是我的幸事啊!”
法正满面红光,向刘备深深作揖,随即快步先行,策马飞驰而去。
这种精神头感染了刘备,让他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到了山脚,扈从牵来坐骑。刘备翻身上马,顺官道疾驰。
人在马背颠簸的时候,他仍在思忖,他告诫自己,这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怎么英才出众,也难免有不足的地方。怎样用其所长,容其所短,这便要看人主的气量。
想到这里,刘备略微勒缰,随即扬声唤道:“子龙!”
“赵云在。”
刘备身侧,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响起。
以赵云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会长期随侍刘备身边,担任扈从。他是刘备部下专门的中军指挥官,同时也负责监管诸将和预备队。此前刘备令赵云回成都休息一阵,并向公子刘禅传授剑术。但后来刘备提兵到江州威慑孙权,于是又急调赵云帐下效力。
今日刘备便是与赵云一同出游。但在法正赶来的时候,赵云恰到好处地避让一旁,丝毫都不强调自身的存在。
刘备不禁更加感慨。
在这乱世中,人皆朝不保夕,难免任情放纵,各自追逐私利。哪怕自己的亲密部下,也难避免。诚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比如这数年来,云长总是隐约关注着自身地位是否仅次于主公;而翼德则常常抱怨缺乏大战的机会,唯恐被后起的武人压过;这都只是白璧微瑕,还算好的,像麋子方那样为了一点钱财去和江东勾连,更加不知所谓。
真正的赤忱君子少之又少。但孔明绝对是其中之一,还有子龙也是。
“我到南郑之后,将会进位汉中王。”刘备斟酌着,慢慢道:“之后会对不少部属的职位做出调动。大司马府以下领兵的大将,会分别担任前后左右将军。”
说到这里,刘备顿了顿。而赵云安静地听着,并不惊讶,更不急躁。
“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襄阳太守,董督荆州;翼德是右将军,假节,汉中太守;续之为左将军,假节,苍梧太守,董督交州;汉升为后将军,也一样假节。”刘备一一道来,最后道:“因为元从诸将大多身居高位,前后左右将军以下,须得留出些职位平衡荆州、益州的将士。所以,子龙这趟依旧担任翊军将军,暂不更动。”
赵云道:“好。”
第0703章信使(上)
如果建安十八年很快过去,留在所有人心中的记忆,大概就是各处官道上不断往来飞驰的信使。
邺城与许都之间,邺城与地方之间,许都与地方之间固然有无数人或明或暗地奔走;汉中与荆州、益州各地之间同样如此。某些时候,还会有汉中到邺城的特殊急报,那都是前线重臣发出的八百里加急传递。公文作特殊标识,使者也穿专门的骑服,数千里奔走,无人敢阻。
曹操正站在铜雀台的高处,看到信使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飞驰而来,带出一线久久不散的烟尘。他知道,这等装束的信使一定携来刘备的消息,而那江东小儿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根本不足为虑。
在中原河北各地开始轰轰烈烈地呼吁曹丞相进位魏公以后,曹操很想知道,刘备会做什么,他甚至为此感觉有些雀跃。
这个世界上,值得曹操如此期待的对手少之又少,但刘备绝对是其中之一。
建安三年的时候,曹操领兵东征,破吕布于下邳,使刘备随同还许都。当时曹操就看重刘备的才能,不仅表刘备为左将军,并且对他礼遇周全,十分敬重,甚至不惜出则同舆,坐则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