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除了向交州下手,还能向哪里?
吴侯全都已经算好了,此番下手夺取交州,既没有让淮泗旧臣插手,也没有让江东世族插手,动用的,乃是吴侯麾下最亲近的核心力量。所以成功之后,吴侯切取利益,也自然占据主动,无需看任何人的眼色。
而特意挑起荆蛮叛乱,不仅是为了牵制荆州军的力量,更是为了告诉玄德公,吴侯一定要拿到交州,不惜任何代价!
微妙之处在于,吴侯又并不真的不惜任何代价。他要的只是实际利益,除了实际利益以外,他的立场非常柔软,姿态也很特殊。
江东方面强硬的动作自然要做。可当玄德公对此作出剧烈反应,从汉中提兵千里迢迢将往荆州的时候,吴侯却身在建业不动,而委任鲁肃为前部大督。
鲁肃虽有文武才干,却远非周郎那样的统帅。他何德何能,而成为江东政权在军事上的负责人?他怎么可能与玄德公沙场对抗?鲁肃之外,潘璋、徐盛、贺齐、凌统之流,也根本不是关、张等将的对手!
吴侯的意图,鲁肃非常清楚。他看中的,本来就不是自己沙场争战的本事,而是自己一向以来与刘备政权友善的名声,是自己与玄德公麾下诸多文武的友善关系。
正如三年前孙刘两家在巴丘重订盟约的时候,吴侯自然英明果断,只不过鲁肃无能,订了个借荆州的可笑约定。时至今日,吴侯依然英明果断,而被临阵提升为前部大督的鲁肃,就得负起该负的责任,与玄德公方面好好聊聊。
“子敬,你不容易!”诸葛亮端起酒碗,在鲁肃的碗缘上轻轻一碰,一饮而尽。
鲁肃并没有跟着诸葛亮同饮。
吴侯有他的难处,也有他的雄心和气度。在这纷乱世道,不到最后天下一统,谁也不知道哪一方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半路上的艰难困苦,何足道哉?鲁肃与吴侯之间自有君臣默契,倒无须诸葛亮操心。
他看着摆在面前的酒碗,沉声道:“孔明,你不妨直说,玄德公怎样才能认可吴侯占据交州。”
诸葛亮默然片刻,连声轻笑。
“孔明,你笑什么?”
“子敬,你还说什么,我不该亲来巴丘?”诸葛亮乜视着鲁肃:“唉,我若不来,你怎么办?”
鲁肃自嘲道:“大概,我会找个机会潜去江陵。”
当下两人都笑。
笑了数声,诸葛亮把羽扇搁在一边。
鲁肃知道,再怎么用尽谋略,想要拿到交州,不可能绕过玄德公。孙刘两家之间,总得达成一些利益交换。他也明白,诸葛亮既然来了,就代表玄德公的价码即将一桩桩地开出来。
当即他端然坐正,等着诸葛亮一件件讲述。
诸葛亮道:“子敬,你可曾听说,曹操即将进位魏公?”
鲁肃微微点头。
去年年末时,曹公以北方鲜卑入寇的理由,汇集众军于许都校阅,随即领兵北上。还没到邺城,又传来消息说,鲜卑已被击退。于是曹公遂领兵折返。
这本来只是一次毫无意义的军事游行,然而许都、邺城等地文武百官纷纷上书,以曹丞相有保乂皇家、弘济艰难的大功,请策命为魏公。
之后曹公与朝廷之间的虚情假意、辞让作态自不必细述,孙刘两家在北方都有探子来报,至迟今年三月,曹丞相就会加九锡而进位魏公,悍然向天下表明自己的篡汉之志。
“曹操就任魏公之后,我们将立即做出应对。”
鲁肃试探问道:“玄德公打算……”
“荆益两州文武,将共推我家主公为汉中王。”诸葛亮直视着鲁肃,沉声道:“到那时候,请车骑将军长史代表吴侯,在现场观礼。”
第0676章分野
“汉中王么?”鲁肃深深地吸了口气。
自光和七年以来,大汉就在始终不停地滑向深渊。其间虽然屡有志士仁人意图力挽天倾,可终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任都谁知道大汉四分五裂,已经名存实亡。雄心勃勃如鲁肃者,早就推动吴侯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然而曹、刘两家在大汉的尸骸之上另起炉灶,比吴侯更快一步,未免使使鲁肃感到怅惘。
曹操选择以魏为号,大概是响应春秋谶中“代汉者当涂高”之句。而玄德公的汉中王,毫无疑问承袭着大汉太祖高皇帝的汉王封号。
鲁肃在江东时,曾与同僚讨论过玄德公进位的称号,同僚或以为巴、蜀,或以为楚,都被鲁肃嗤之以鼻。鲁肃深悉玄德公与孔明的志向,他们所想的,是再现高皇帝以巴蜀汉中为基业而席卷天下,开创大汉的壮举,怎可能用这些地方诸侯之号?
现在看来,自家猜测无错。汉中王,呵呵,真是好气魄。
“没想到,玄德公会直接晋位王爵。曹操尚且由魏公起步,我本以为,玄德公不至于为天下先。”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若无其事道:“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只要有益于汉室和大义,为天下先,又有何不可呢?”
鲁肃端起酒碗,却长久没有饮下。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道:“这一定不是孔明你的主意,想来,出于庞士元和法孝直的策动吧?”
诸葛亮用白羽扇指了指鲁肃,微笑不语。
这种事情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鲁肃。
玄德公一举进位汉中王,将在政治地位上凌驾于曹操之上。这是袁曹大战之后,从未出现过的情形,既体现了玄德公帐下文武的强烈信心,也是对曹氏政权的一次重击。但,这做法不同于诸葛亮谨慎持重的风格,鲁肃相信,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或许宁愿再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