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赖恭端坐不语,众将自顾商议,顷刻间,得了一个法子。
便是水陆两军分开,水军继续往广信去,而陆上人马从小路直趋猛陵。
此番荆州军南下是为了救援吴巨,结果兵马将到近处,却转向猛陵,这其中自有缘故。
广信是苍梧郡的治所,位于郁水、漓水交汇之处,为联络东西、控扼夷夏的咽喉,县城周边又多有平原,利于行军、决战。可广信毕竟距离零陵甚远,荆州军数千里长驱奔赴,难免疲惫,而围攻广信的士燮所部、步骘所部反倒是以逸待劳。
士燮兄弟的家族在交州经营六七代人,根深蒂固,雷远相信己方虽然行军神速,却很难瞒过士燮的耳目。
当己方抵达广信,正正撞上做足准备的无数交州蛮兵和江东武射吏,结果会怎么样?
雷远并不担心会输,但觉得,确有不能速克的可能。
而关平甚至提出,会不会士燮等人数十日拿不下广信,就是为了以之为饵,引荆州援军数千里赴援,然后击破?会不会周边诸县都被攻打,也是士燮等人设某,意图分散援军的兵势?
所以雷、关两名主将最后拍板:
荆州军大部继续南下,他们不分兵,也不直接往广信,而是从漓水西面的道路直插往南,突袭猛陵。
猛陵县在广信的正西面,郁水的上游,距离广信约三十余里,既是苍梧、郁林两郡间的交通咽喉,也是广信西面的军事堡垒。
直取猛陵,先再苍梧郡获得一个可靠的立足之地,便可以反客为主,进而挟上游之势,威慑盘踞在广信的士燮、步骘两军主力。
第0653章猛陵(中)
先取猛陵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交州本地的局势。
士燮兄弟在交州身任四郡太守,势力雄厚,但吴巨能与他抗衡多年,也不是光靠一个苍梧郡。
过去多年里,自中原往交州任州牧、太守的官员,多在荆州招募勇士随行扈从。虽然因为局势险恶,这些官员本身多死于任上,但这些随行的勇士却停留在交州,渐渐自成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中,为首数人便是与吴巨友善,而得玄德公封为中郎将的区景、夷廖和钱博。
其中区景是长沙人,在交州时日最长。
他是跟随随交州刺史朱符南下的。朱符是平黄巾的名将朱儁之子。因其弟豫章太守朱皓为笮融所杀,朱符遂大举招兵聚粮,意图攻打豫章为弟报仇。结果,此举被某些在交州根深蒂固的有心人利用,掀起了一场大乱,朱符被乱兵所杀。部下都尉刘彦和区景率兵退往郁林郡自保。
后来刘彦病故,区景转而依附新任刺史张津,然而张津与刘表不睦,连年兴兵与之鏖战,使得交州上下叫苦不迭。而张津本人有威武不足,以至于被武将所陵侮,最后竟至杀没。
荆州传闻说,杀死张津的便是区景。然而在张津死后,他部下两名荆州籍的亲将夷廖和钱博竟不亡散,而是率部投向郁林,与区景报团自保。
到刘景升遣赖恭、吴巨两人南下,接任交州刺史和苍梧太守的时候,这三人又依附吴巨,以郁林郡、苍梧两郡,对抗士燮兄弟所领的交趾、南海、合浦、九真四郡。
如此看来,前后两任交州刺史之死,其中大有蹊跷,至少士燮兄弟在其中绝少不了各式煽动和谋划。也正是在这两刺史任上,士燮由苍梧名士转为雄踞岭南的大豪强,到现在进而成为孙刘两家对抗时的重要棋子。
此前赖恭打听过了,苍梧郡被围攻的时候,区景、夷廖和钱博三人在郁林也遭蛮兵牵制,故而难以救援。
但郁林郡的治所布山和猛陵距离不远,只有两百里不到,如果荆州军拿下猛陵,就可以和区景等人的军队互相呼应,壮大声势。
再者,士燮兄弟的辖区,大致分布在交州沿海,其主要实力,在交趾和九真郡,也就是交州的西部;而最富庶的地盘,以及此番聚兵之地,则在交州最东部的南海郡。这两处之间,隔着苍梧、郁林两郡,而以海边地势狭长的合浦郡作为陆上通道。
当荆州兵马拿下猛陵,牵制住围攻苍梧的士燮兄弟所部主力,则郁林郡的区景等人一旦腾出手来,就可以南下切断合浦通道,进而挥师去往交趾。也就是说,猛陵虽只区区小县,却能撬动郁林、苍梧两郡的局面,甚至可以由此将苍梧和士燮兄弟的腹地切割开。
当然,区景等人有没有这本事,尚在未知,但这样的可能,就足以使得主动权掌握在雷远等人的手中了。
如果他想从猛陵出发,前往广信决战,那就只三十里路程。哪怕吴巨在广信城里忽然坚持不下去,也不是没有办法救援。而如果他想再看看局势,再让吴巨辛苦一阵,也可以把广信放着不管,而以偏师震慑郁林,解放出区景等人的兵力以威慑交趾腹地。
但一切谋划的前提是,能不能做到一举攻克猛陵。
所以雷远使水军继续沿着漓水南下,大张旗鼓以示声威。士燮、步骘等人的探子必然发现,而发现之后,又必然急报广信,准备迎战。那么,荆州军的主力就可以从容攻打兵微将寡的猛陵。
对于经受过中原残酷战争考验的军队来说,在攻城、守城方面远远超过寻常蛮兵,这一点,大家的信心都很充沛。
关平的部将马玉素有骁勇之名,但他跟着关平行动,又由不得他不谨慎些,当下问道:“围困广信的兵马,会不会转而往猛陵来?若他们急速来援,我们岂不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