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都为自己大胆而不切实际的想法逗笑。
一颗流星突然闪过了夜空,让我清醒了过来。也许,她就是我生命中的流星,在我心上画下一道最美的弧线,然后就消失在我的生命中了。我呆呆地望着夜空,内心突然明朗了许多。也许,我不该多想的,为此,我已经浪费了很多的读书时间了。
“君子首当律己,发乎情,止乎礼……”一段书没念完,书册突然被我合上。
经过这次洛阳之行,我开始学会了怀疑,质疑现实世界中一切与书本相违背的事物。而且,令我失望的是,这些违背的事物实在太多了,让我不得不为书本的权威感到疑惑。
止乎礼……夫子常常教育我们,君子首当律己,止于繁仪。以前,我对此深信不疑而且时时刻刻督促提醒着自己。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那他跟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现实好像并不完全是这样子。
礼,只是人填饱肚子后才会做才会去遵守的事情。那时候在洛阳,我看到过有一个青年人饿得发疯,跑到城集市上去偷包子吃,结果被毒打了一顿,奄奄一息地。那个场面震撼着我。
如果天下每个人都吃不饱穿不暖,那还有谁愿意去遵守这些所谓的礼呢。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什么样的事情都干得出来,那时礼早已经被远远地抛弃,谁还会去在乎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叔齐伯夷一样,宁愿饿死也要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天下间有很多很多的人,都还只是极其普通的百姓,他们的眼中只有当前的生活。他们早已经被统治者榨干了所有,只是希望能够简单地活下去,礼对他们来说,只是多余的东西而已……
这个天下,现在好像不是这些儒学所能操持的。
但是,夫子错了么?没有……儒家教人,文武并进六艺皆精……可是……
我总是想不起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哪里不对劲。
就这个问题,折磨了我近两个月,让我一直精神恍惚,对什么都没有了太大的兴趣。就连曾经让我失眠让我着迷的儒家经典,我看了都想吐……
夫子见一直学习很积极的我郁郁寡欢的样子,并没有责怪我,像是父亲一样关心着我。有段时间夫子还特地叫厨房的仆人为我独自一人侍弄饭菜,务求清谈可口,目的是让我能够慢慢调理自己的身和心。他还跟我说,公瑾,读不下书就别读了,勉强没有用呢,陪老夫下下棋解解闷,或是弹一曲瑶琴给老夫听,看看你进步没有。
我很感谢夫子对我的关爱,如果没有他那段时间的关怀,或许我真的会让自己折磨得崩溃的。虽然我下棋的时候已然是神不在焉的样子,弹琴时竟然第一次出现了跑调,但是夫子还是和蔼地劝慰着我。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计划。因为蒋干的关系,我认识了合肥城里很多来往于天下各地的客商。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可是从蒋干那里学来的真理。我想通过他们帮我收集这两年来天下发生的事情。还有,调查一下我在淮江书院生活的这两年间,毕业出去的那些师兄们,到底怎么样了。通过这些信息,我便可以了解目前天下的大势,同时思考关于自己的未来的事情。毕竟,我开始发现,我这些年只一心练武习艺学文,处于修身阶段,却对天下大势的走向完全不了解。自古以来,那些对天下大势不甚了了的人,在大势所趋的潮流中,永远很难有自己的主见往往只能随波逐流……我是随波逐流的人呢,还是……我要自己去见证一下。
于是,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我刚刚满十四不久,所有我想要的信息都收集到了……
我将那些消息密密麻麻地记在了自己的笔记上。
关于这几年天下发生的事情:
【1】黄巾起义后不久,天下英雄鹊起,涌现了诸如曹操,袁绍,董卓,公孙瓒,袁术,孙坚等等一大批英雄。黄巾军被压制,张角神秘病死,其他余党散布在天下各地。
【2】黄巾军的残部在河西之地聚拢,太原和河东被围,朝廷兵力迟迟未去救援,攻破指日可待。
【3】曹操攻破黄巾有功,任东郡太守,同年东郡大治一片升平欣荣。
【4】黄巾军在益州再次爆发,绵竹的刺史死于民乱。朝廷派兵**,目前已经平息。
【5】江南北边发生罕见的旱灾,颗粒无收,朝廷无粮援助,百姓开始易子而食……
【6】区星在长沙一带鼓噪民乱,趁乱起事。孙坚奉诏*,很快平息。之后孙坚被朝廷嘉奖,成为了长沙的太守。江南一带的百姓都对孙坚颇有好感。
【7】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
因为是断断续续得到的消息,所以我记得有些乱,但是大体不差,天下,已经不太平了。这让我想起了两次掠开车窗帘看到的情景,百姓们都在迁居,其实是在逃避战乱。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迫不得已啊。岂是哥哥那时说的那么轻松,只是为了换换环境换换心情。
另外,毕业出去的师兄们的下落状况也大概知道了。
因为师兄们散落在天下各地,并不能全部都调查到,只大概调查到了三分之二的人的状况。看那些人的状况,看得我内心一阵心酸不舒服。
本来淮江书院毕业出去的学生,不是成为朝廷的重臣便是天下的名士。这一点绝对毋庸置疑的。但是,自从天下大变之后,这一切也跟着变了。
师兄们的生活,仕途,过得很坎坷……
大多都是生活没有着落,有些则当起了家教,收入甚微。大多都做起了跟自己专业无关的事情。有几个家里有权势的师兄因为父亲的关系,到朝廷里做官了,但是都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不是要职。那个跟我较武的少年,17岁时毕业出去,在绵竹担任贾龙旗下的一名武术教习。那次绵竹民乱,很不幸地,死在了乱军之中。他的死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目前的道路走下去,很可能,那个少年的未来就是我周公瑾的未来。我究竟该怎么办……
就在我苦恼的时候,鲁肃来看我了。
鲁肃是我的好朋友,他总是喜欢戴着一条深蓝色的巾带将饱满的额头缠住,一身游侠装扮,惯用左手使剑。
那天他刚刚好要去旧陈留国境看望一个亲戚,也就是战国时期魏国大梁城的附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