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着桌上两本弹劾的奏折,眉头紧锁,随手翻开第一本,匆匆扫了几眼。
那是六科给事中一位言官的奏折,大致内容是说:去年初冬,宫里依照惯例放了一批年近三十的宫女离宫返乡,纪纲却从中挑选了两个姿色出众的宫女纳为妾室,甚至还大言不惭地声称“二十八岁的佳人也算二八佳人”
。
朱棣的脸色愈发阴沉,眼中满是怒意。
他又翻开另一本奏折,上面是说哈密卫附近一个西域小国的国君去年年底正式向大明称臣纳贡,在初秋时节从国内精挑细选了六个美人进献给朱棣,可纪纲却截走了其中两个,只将四个美人送入后宫。
“无故殴打军中将领、玷污蒙古商人女眷、私纳回乡宫女、私藏藩属国进献美人。”
朱棣连连摇头,语气中满是失望与愤怒,“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个不是瞒天过海,哪一件不是欺君之罪?”
若是放在十多年前,刚登基的朱棣定会毫不犹豫屠了纪纲九族。
但如今,他已不再年轻气盛,而是年近花甲的老者。
帝王长叹一声,疲惫地坐在椅子上。
“把门口两个锦衣卫喊来。”
朱棣思索良久,终于对朱高炽下了命令。
不一会儿,两个锦衣卫毕恭毕敬地跪在了朱棣面前。
“你们听朕的话,还是听纪纲的?”
朱棣目光如鹰,紧紧盯着他们。
高个子锦衣卫反应极快,瞬间便明白皇帝的意思,意识到他对纪纲不满之情。
“回陛下,臣是陛下的士兵,是大明的士兵,而不是纪纲的士兵。”
他神情严肃而恭敬,“臣只听陛下的话,臣只把一片赤胆忠心交给陛下。”
“好家伙,可真是个人精。”
朱高炽在心中暗自感慨。
朱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心头的郁闷也渐渐消散。
随后,他在叮嘱了杨士奇几句后,满意的离开内阁,重新回到安贵妃的寝宫,心情也逐渐好转。
在寝宫门口,朱棣仔细地向朱高炽交代完具体事项后,转身走进屋内。
安贵妃正坐在床边,手里把玩着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新奇物件。
朱棣轻轻搂住她的腰肢,这位在群臣面前铁血冷面的帝王,此刻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终于有了片刻的松弛自在。
“你最近是不是长了点肉。”
朱棣笑意盈盈地打趣道,“感觉丰腴了几分。”
“胡尚仪说,要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小家伙才会更加健康。”
安贵妃倚在朱棣肩头,认真地回答。
“话说,你们那边的国王给人定罪处罚,一般是怎么个流程?”
朱棣忽然心血来潮,对安贵妃家乡那个藩属国的刑法产生了好奇。
“臣妾的家人犯了错?”
安贵妃心中一惊,下意识地直接开口询问。
汉王妃猜得没错,安贵妃受宠后便派人把弟弟接到了金陵生活。
“没有,没有,你弟弟在国子监好好读书,是个好孩子。”
朱棣看着她紧张的模样,轻声笑了起来,“寡人就是想问问。”
“国王会寻找证据,有时候还会故意设下陷阱,等着要惩治的那个人当面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