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欣然过后,见她懵懂无知,又是后怕,有一说一,朕失去过太多孩子,妃嫔怀孕的喜和丧子之痛的悲,承受过不知多少次,早已铁石心肠。
可是,那时朕直觉,若是朕不护着她,她会保不住这个孩子。
选个省事的法子吧,朕给她封宫禁足了,胎像稳固之前,别乱跑了。
可能有人会问,朕是帝王,何至于护着有孕妃嫔给她封宫禁足呢?
嗯…实话实说,因为不够上心,禁足的法子最省事,也最方便,她安安稳稳的待着便好,朕不常造访后宫,后宫花样百出的幺蛾子也实在让朕厌烦。
当时,朕垂眼看她,她哭过之后很快就睡着了,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往心里搁,实在是太好了。
朕顺从心意,摸了摸她的小腹,也睡了。
她孕期也黏人,仿佛格外不安,朕几日没去看她,她便会偷偷垂泪啜泣。
其实,若是早知道后来会如此喜爱她,日日去看她不够,哪里会把她独自扔到延禧宫呢?
她满三个月时,朕……破戒了。
后来,朕时常去看她,从她有孕两个月后,便再没有旁人了。
开始是朕不愿她伤心,造访后宫便想去看她。
后来是因为什么,便只有朕与她知道了,不足为外人道也。
她和朕印象里的很不一样。
那时,朕读佛经,她窝在朕的膝头,违和感实在太重,嘴里有佛,尘世绕膝,比“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还不能说服朕。
但是,有个人说服了朕,那就是仓央嘉措。
朕问仪欣,知不知道仓央嘉措。
她自然而然念出:“不负如来不负卿。”
朕诧异,欣喜,因为,说服朕的就是他的这句诗,他心中有佛,身边有她,她还孕育着自已的孩子,怎么不算不负如来不负卿呢?
那晚,朕发现她饱读诗书,四书五经,游记话本都有涉猎,言之有物,各种话题都能与朕聊上几句。
还有一方面。。。。。。。她脑回路实在清奇,有时候问出一些问题,总能让朕哑口无言,绞尽脑汁回复她。
但是,她很聪明,面对知识也不傲慢,稍稍引导就能通晓其中道理,举一反三,说出些令人惊喜的话来。
她直勾勾的盯着朕,问朕是不是将她当做胸无点墨的人了。
朕罕见有些心虚,现在想来,确实如此。
此时的自已想破脑袋也想不清楚,怎么从前,朕的眼里没有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