菀菀类卿不是爱,是对于丧失的弥补,弥补的是朕自已那脆弱的情绪,不是对纯元的弥补。
就像那时,再好的人,不是仪欣,就不是仪欣,再怎么相像,只看一眼就会觉得厌恶。
仪欣不能懂朕的感受,怪朕小题大做,罚了一众人,还呵斥朕是不是对善堂不满。
她很凶,不让朕进寝殿。
不让朕进乾清宫。
也不同朕一起用膳。
朕带着两个孩子在养心殿睡了三天。
笨蛋。
只有她最傻最笨,被别人算计钻空子,也要为了别人去讨公道,朕不杀了那些人,已经是看在善堂改革刚完成,看在仪欣的面子上,不能让她的好日子见了血。
这么多年,只有她,朕心甚安。
一半是为了朝政,忙碌朝廷琐事,一半是为了她,她在这里,哪里需要旁人掺和。
朕与她,过的实在幸福,看着孩子们的童年幸福,朕几乎忘记了童年的伤痛。
算不得伤痛吧,毕竟,朕幼时和朕的仪欣一样,锦衣玉食,群仆环绕着长大,心里的不安乐都算不得什么。
皇额娘去世了,比皇后去的晚两年,朕跪守在她的床榻前,似乎有很多遗憾,没有同皇额娘言明,有很多耿耿于怀的事情没有倾诉。
皇额娘想见老十四一面,他过的好好的,吃得饱穿的暖,皇陵很安逸,他又生了好几个孩子,也算幸福美满,见什么见?
当然,老十四不如朕幸福美满。
皇额娘咽气的那一刻,朕还想让她给朕唱一遍幼时的童谣。
但是,那首童谣是什么来着?
朕仔细琢磨,琢磨的都入了神,直到四周哭声响起,香火萦绕的时候,还是没有记起来。
仪欣跪到朕的旁边,与朕共同送了皇额娘最后一程,后面跟着朕与她的孩子。
皇额娘,朕冷心冷情,自私薄凉,是你眼中养不熟的儿子。
但是,没关系,朕的妻子爱朕,朕的儿子们崇敬朕。。。。。。
皇额娘同隆科多的事情,朕到她死没有提起,三月三上巳节那个雨夜的场景,怎么样,朕都忘却了。
仪欣稍稍握住朕的手,朕当时偏头看了看她,轻轻摇了摇头,朕无碍。
——
对了,朕还知道,仪欣约莫是小狐狸转世吧。
仪欣也知道,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