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嫂可还安好?”
怡亲王问询一句。
“已经好多啦。”
仪欣轻声说,“近日王爷劳累了。”
怡亲王抽抽唇角,不避讳地点点头,确实受累了,他拿着亲王的俸禄,做着亲王和皇帝的两份工作,他觉得他最近也瘦了。
怡亲王:“小四嫂可曾看到四姐姐的诗赋,四哥今晨朝堂之上再设两个善堂,为小四嫂祈福。
近半个月,寺庙若是烧香一石,为小四嫂祈福独占八斗。”
《万花篇》不仅是诗作,更是政治产物,此篇一出,世人心照不宣,蒙古是站在皇贵妃身后的。
另类的“才高八斗”
的打趣,仪欣轻轻笑出声来,“承王爷吉言,本宫这就大好了。”
“皇上再设善堂为臣妾祈福,怎么没有告诉臣妾呢?”
仪欣拽拽皇帝佛珠。
皇帝挑眉,随意说:“有什么好邀功的?”
说完,皇帝又补充一句,“这两个善堂一应花费走朕的私库,还是收容寡居女子和孤独幼童,如娘娘的善堂一般无二。”
仪欣罕见笑着慢慢屈膝行礼,朗声夸赞一句:“皇上圣明呀。”
皇帝弯唇双手扶起她,“朕得娘娘耳濡目染罢了。”
怡亲王闭了闭眼,胡乱拱拱手,也夸赞一句:“皇兄圣明。”
实际,他心里早就异样万分,皇兄对待皇贵妃,竟比从前还要…黏糊。
如今皇贵妃如此单薄消瘦,细枝末节处的动作言谈还能感觉到迟缓,却已经算是康健。
怡亲王心中叹息,不知皇贵妃状态最差时,皇兄该是多么难捱,心理要承受多大痛苦和煎熬。
皇帝含笑看着她,想着她应该多说说话,她许久不曾展颜,日日窝守乾清宫,恹恹欲睡又痛苦难眠,实在让人心疼,他扫一眼身侧怡亲王。
怡亲王耿直不羁,熟稔笑着说,“小四嫂,不知臣弟能不能忝颜在乾清宫用个午膳。”
仪欣憨气点点头,“当然好啦。”
皇帝看她答应,含笑揽着她的腰,身边跟着怡亲王,一行人缓步向乾清宫走去。
“王爷喜爱吃什么…本宫提前吩咐御膳房…”
“我和皇上最近都不怎么用膳,花粥药膳大多寡淡无味,皇上不吃辛辣刺激膳食…乾清宫小厨房的清蒸肥鸭最好吃,王爷今日尝尝。”
“小四嫂有心,臣弟用膳不挑的。”
怡亲王笑着说。
皇帝了然,因为他爱吃清蒸肥鸭。
皇帝喜欢听她说话,生动悦耳像是叮叮咚咚的溪泉。
他们闲庭信步,皇帝偏头看着她,听着乾清宫的女主人招待老十三,她有时候说得很慢,或者会慌神忘记上一句话,皇帝轻声提醒,她又会笑着叽叽喳喳继续说。
用膳时,几个人聊天的内容竟然是海蚌公主,仪欣非常感谢她送给自已的诗,非常好奇她的经历,故而问得多。
皇帝和怡亲王也搜肠刮肚地想,跟仪欣分享曾经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