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现,前院青砖地上凝着的薄霜在朝阳下泛着冷冽的光。
赵明远热情的把李天佑送到院门口,两人并肩而行唠着家常,从百姓们的年夜饭聊到街头新刷的标语。
赵明远步伐矫健,呢子大衣下摆随风扬起,卷起细碎的冰晶,在阳光下划出晶莹的弧线。
正说着,一名小战士急匆匆迎面跑来,稚嫩的脸上沁出细密汗珠,在寒冷的空气里瞬间蒸腾成白雾。
“报告营长。。。。。。科长!”
小战士跑得太急,脚跟并拢时用力过猛,绑腿带子都松了一截,歪斜地垂在小腿旁,“石景山钢铁厂第三车间的刘大锤带人把厂部围了,说。。。。。。说新政府和旧衙门一个样,都是画饼充饥的主。”
他说话时声音发虚,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褪色的军装下摆,眼神中满是不安。
赵明远听闻,猛地驻足,皮靴跟重重磕在条石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刘大锤?就是那个抡铁锤砸过日本监工的老刘?”
他摘下棉帽,用力掸了掸上面的雪沫,露出鬓角斑白的发茬,神情中满是诧异,“正月初五咱们给工人家属送棒子面的时候,他婆娘不是还塞给我一兜烤白薯?”
话语里透着难以置信,那个热情的工人家庭,此刻竟带头闹事。
“就是那个老刘!”
小战士眼睛突然亮起来,像是抓住了重点,“可他今早举着饭盒在锅炉房顶上喊,说配给粮掺了三分之一的橡子面,蒸出来的窝头要毒死人。。。。。。”
话还没说完,东厢房突然传来急促的电话铃声,接线员扯着嗓子喊:“石景山专线!”
尖锐的声音划破小院的紧张气氛。
赵明远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焦虑,他顾不上与李天佑继续交谈,转身便朝着旁边办公室疾步奔去。
李天佑站在原地,望着赵明远离去的背影,心中也不禁泛起一阵担忧。
李天佑倚着月亮门没有动弹,目光扫过院角新砌的煤球堆。
煤球整整齐齐码成八角形,顶上还苫着防雨的油毡布,边角压实得严严实实。
这让他想起旧警察局门口那些永远塌着半边的煤山,巡警们随意的棉鞋印子能把蜂窝煤踩成黑雪,新旧对比,反差强烈。
厢房办公室内,电话听筒在木质桌面上不断震动,发出刺耳的声响。
赵明远一把抓起听筒,语气严肃而急促:“我是赵明远,说!”
听筒里传来嘈杂的电流声和隐约的叫嚷声,对面的声音显得慌乱而激动,断断续续地汇报着石景山钢铁厂的情况。
赵明远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愈发凝重,时不时地回应几句:“稳定住局面!”
“千万别激化矛盾!”
“李同志?”
赵明远接完电话匆匆折回来,手里多了一卷泛黄的地图,边角磨损得厉害,“我记得你说四季鲜有段时间每天从南城运进来五十担菜,车队走的是永定门外的土路?”
他迅速把地图抖开,铺在廊下的石桌上,食指重重戳在一处墨渍斑斑的标记上,“石景山粮仓到厂区这条道,你们拉过货没有?”
目光紧紧盯着李天佑,满是迫切。
“今年冬天上冻前还走过两趟。”
李天佑凑近细看,发现地图边角用红铅笔标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像是某种暗码,透着神秘。
他指着地图说道:“过卢沟桥往西二十里有个岔道,前阵子国军撤退时炸塌了半边,现在用枕木搭着便桥。
不过桥面窄,大车通行得格外小心。”
赵明远突然猛地拍了下褪漆的廊柱,惊得梁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四散而去。
“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