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明鹿鼎记怎么样 > 0637 暗中拜魏忠贤为干爹(第5页)

0637 暗中拜魏忠贤为干爹(第5页)

“眼下魏公公势力大,天下臣子争先恐后的造魏公公的生祠,不正说明问题吗?依着我,我若有机会考进士,必定依附魏公公。”牛金星道。

李岩不以为意:“那岂不被人不齿?依附于一个太监!而且,你自己也说过几年,若是换一片天,东林人士还得专权,到时候,岂不是要被清算?”

“所以啊,两头都要靠啊,而不是两头都不靠。最好明里靠魏公公,暗地里结交几个圆滑且有分量的东林大臣,这样不就稳妥了吗?”牛金星道。

“只怕两头都靠不上,到时候反而引火烧身,你不要误导韦公子了,韦公子见识广博,比你我有想法。”李岩不以为意道。

“公子爷,您是怎么想的?能示下吗?”牛金星期待的看着韦宝。

“我没有什么想法,我也与李兄差不多,最好别卷入这些是非。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也不气馁。即便将来只做一个县令,也尽力为一方百姓办事就是了。”韦宝道。

李岩闻言很是高兴,觉得韦公子是自己的知己,连连点头。

牛金星则有点觉得韦宝不如他想的那么厉害,暗忖韦宝弄到银子,多半只是运气好,其实才能也普通的很。

闲聊几句,送走了李岩和牛金星,韦总裁接着用功。

韦总裁能看出牛金星对自己的态度稍有改变,却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韦宝更喜欢李岩这种相对单纯,心思纯净,善良,真心诚意为老百姓着想的人。

其实牛金星的想法是现在的主流,多少人想过两头靠?但是历史上又有几个人能靠的好的?

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见风转舵的墙头草,这并不是啥新奇的事儿。

当天晚饭时分,韦总裁收到了风声,直到此时,明日主考官才得以确认。

正主考是魏广微,现在属于亲近魏忠贤的人。

魏广微是河南大名府开州南乐县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进士,由庶吉士历任南京礼部侍郎。

魏忠贤专权后,因是同乡同姓,便暗中与他勾结,将他召来任礼部尚书。

副主考是朱延禧,东昌府区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即授为翰林院检讨,后升任礼部右侍郎。

朱延禧任日讲官时,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阐明义理,颇有独到见解,被熹宗称赞为“讲官第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

末几,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至由他负责编修的两代皇帝的政令集《两朝实录》成书,以及由他负责督修的皇帝陵墓竣工后,天启五年(1625年),即升任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两人都是阁臣,可见这回朝廷对于会试十分重视。

魏广微是阉党,朱延禧是东林大臣,这样的组合也很有趣,显示出,直到天启五年,阉党与东林党仍然是势均力敌的,魏忠贤的势力还没有大到能只手遮天的程度。

“不知道魏公公能力保公子和我二哥拿到进士功名吗?副主考是东林人啊。”吴雪霞有点担心:“从主考和副主考的人选也可以看出来,皇帝还是偶尔管事的,虽然重用魏公公,却也没有到闭目塞听的程度。这番会试,东林人和魏公公的人,肯定要斗的不可开交。”

韦宝很赞同吴雪霞的看法,笑道:“不管那么多,反正已经烧过香了。现在再想跑到东林人那么烧香,只怕已经来不及了,而且这朱延禧是东林那边的正直大臣,估计想烧香,人家也不会要咱们的银子。”

“官场切忌两头靠!”吴雪霞对这种事,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我爹就常说,看准了再做,既然做了,就算是一条道走到黑,也切忌三心二意。”

韦宝点了一下头:“说的很有理!”

与此同时,一帮东林大臣们正在密谋一件大事。

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七八十人正在谋划弹劾魏忠贤。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天启时期,以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天启七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自缢死,次年毁《三朝要典》,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才告停止。

但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明代湖广应山人,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

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

光宗病重,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亦在召见之列,临危顾命;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任左副都御史。

想弹劾魏忠贤这件事,其实已经谋划了好几年了,也绝不止几个人。

在原本的历史中被捕杀的六个领头的,他们的职务级别都差不多,年纪也差不多,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

身为左副都御史的杨涟,是其中的领袖。

尤其是在首辅叶向高韩爌相继被罢免,何宗彦去世,阉党大臣顾秉谦成为首辅之后,杨涟俨然已经成为在京的东林大臣对抗阉党的桥头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