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组织更严密更团结,对朝政更上心,对政策更敏感,能左右朝堂局势。
而且这些世家大族,根深蒂固,皆是一方大姓。。。
往往地方上的权利,皆在一姓手中,是根深蒂固的坐地虎。。。
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有知识有实力,有谋略也有势利。。。
掌握着经典的解释权,掌握着谋一系列官员的运行权。。。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掌握着地方上的政令解读权,和握舆论喉舌。。。
每一个法令的颁布,只要与他们的利益挂钩,损害这些世家的利益。。。
好的能给你解释成黑的,黑的能给你洗成白的,简单来说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而这些人为什么敢胆大妄为,为什么敢肆无忌惮,还不是因为他们掌握着经典的解释权。。。
掌握着地方上的舆论喉舌,解释权在他们手中,公信力在他们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加上底层百姓愚昧,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什么就信什么。。。
而李信要做的就是,普及教育,让百姓能识文断字,让更多的人拥有经义的解释权。。。
而当解释的人多了,这种权利烂大街的时候,就不再具有垄断性,世家自然便丧失了,对舆论的操控权。。。
对付这群世家坐地虎,不是屠屠干净就完事的,若是没有配套的措施,纵使将世家清楚干净,也是治标不治本。。。
这就像是,当初逢纪在河套施行的变法改革一样,彼时他只是为了符合李信欢心,直接一刀切的革掉了奴隶。。。
但并没有做好善后措施,和相应的制度,其结果就是匈奴人,失去了奴隶。。。
而奴隶失去了主人,又没有谋生的手段,最后只能饿死。。。
而李信若是单纯的,将世家屠屠干净,又没有平替的手段。。。
到时候,很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务部门,直接瘫痪,收不上税,征不上来人,两头不讨好。。。
“另外!”李信顿了顿道:“内政革新,施行新政,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的同时,对外扩张也不能停。。。”
“由各大将军府负责,对域外小规模征用兵事,一步步平灭叛乱威慑四方不服。。。”
“三年休养生息,五年灭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既定策略,各部文武,不得有丝毫懈怠和更改。。。。”
“吾等遵旨!”这一次,无论是右侧的文官,还是左侧的武将,皆表示遵从。
毕竟,李信这名国主,已经下了最后基调,哪怕他们不认同,也要执行。。。
“如此甚好!”见此,李信略显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于开大夏民智,这是经过李信深思熟虑后,乃至明知不智,明知吃力不讨好,依然坚守的结果。
他想改变这个黑暗世道,不想让炎黄子孙,在王朝轮回的那个怪圈中,日如一日的浑浑噩噩。
对于这一点,哪怕前期消耗无数钱粮,延缓休养生息的速度也在所不惜。
这是李信来到这个时代,抽出精力,堂堂正正站起来之后,做出的改变。
就像王充说的,人总是要有一些物质以外的追求,有更高的理想。
现在的李信,已经站起来了,有着任性的本钱,也付得起失败的代价,李夏也承担的起。
而且李信也想弄个声,留个身后的好名声,给后人树立一个榜样。
虽然说李信往日里,不在乎名声,但不代表他不想要个好的名声,
他现在已经过了危险阶段,过了穷兵黩武的阶段,到了展现仁义的时候,
不想史书上,弄个暴君的评价,至少除了武功之外,他也需要在文治上下点功夫。。。
而且在开民智这个问题上,李信也不是盲目的施行,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他不会像,袁大头那样,辛辛苦苦兴办教育,结果却被那些新式学堂中,接触了新思想的学士反对示威。
对于这一点,李信早有防范,他也总结出了一套粗暴简单的学问。
那就是民智怎么开,如何开,需要在大夏礼部的意志主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