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刚痴迷木工的时候,曾凡各种木料都买了一些拿来练习,不过那些名贵的花梨紫檀之类价格太贵,他也就是买些下脚料,练习车珠子,做一些袖珍模型。
做大件家具的木料,他还是以榉木、鸡翅木、樟木、枣木为主,这么多年东西没做出多少,这些木料倒是陆续买了不少,堆放在院子东侧小屋里。
现在准备动手做床,这些木头可以派上用场了,差也差不了太多,反正现买也不费事。
曾凡储存的木料里面,楠木做主体材料最好,可惜价格太贵,他收集的都是小块料,只能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格子装饰,能用的大块木料也就是榉木和樟木,鸡翅木和枣木同样没有太大木料,更主要的是木质密度不均匀,做床板床柱都不合适。
将选好的木料搬到西屋,曾凡开始按照设计图纸一块块规划木料用途尺寸,划线做标记,兴致勃勃的忙活起来。
电脑上的详细设计图也只是床铺的形态和各部分尺寸,至于哪一部分用什么木料,是整块还是拼接,这些都需要他实际做的时候再根据现有木料进行选择规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木材的实际特性、要承担的功能、分割后的花纹颜色、长时间的收缩率、变形情况等等,要考虑的细节问题很多,难度和在他沙发厂的工作差异很大。
厂子里的沙发框架主要以松木和桦木为主,搭配密度板、胶合板等不同成本的人造板材,设计的时候就考虑综合成本,原材料都是批量采购标准尺寸的方料板料,在厂里用半自动设备进行分割,出来就是设计尺寸,不会有太大误差,工业级设备裁料速度当然也快得很。
曾凡这里是手工作坊,没有大型设备,木料需要精打细算的使用,他还要保证外形美观的同时,兼顾实用性和耐久性,每一块木头都要仔细研究后再划线分割,挖槽开榫,关键的地方浪费一块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品效果。
当然,这种精打细算考究之处,也正是木工活儿的魅力所在,不计成本的堆料做出来,也就没那么多乐趣了。
架子床起源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形成体制,大面积流行起来。
传统的架子床按照床上支撑柱数量分为四柱床,六柱床,四柱床就是四角四根木柱,支撑上面的床顶,也方便挂帐子,正面没有围栏,其余三面有围栏,是最简易的架子床。
六柱床就是正面多两根支撑柱,支撑柱和角柱之间多一部分围栏,看上去更大气一些。
后来又演化出八柱、十柱、十二柱的架子床,月洞型架子床,还有结构更复杂,用料更昂贵,做工更考究,像一个小房间的拔步床。
曾凡是准备做出来自己用,要兼具美观和实用,他最初选择的模板就是外形很漂亮的月洞架子床,后来考虑到要安装大屏幕,环绕式音箱,电动床帐,需要在上下增加箱柜空间,方便安装和隐藏这些设备,就要增加支撑强度,于是采用了十二柱设计,四角四根支撑柱,每面再两根支撑柱,确保有足够支撑力度。
他的房间面积不大,秉持着实用主义原则,床板下面,四边围栏内部都设计了储物空间,又增加了结构复杂度。
设计的结构再复杂,也得先从最下面的床脚床板做起,这次动起手来,曾凡感觉思路清晰了许多,动手精准度也提高了。
整张床详细设计图仿佛印到了他的脑子里,所有参数不需要再看电脑,用到就能想到,省去了不少查询时间。
分割木料挖槽开榫的时候,下手更有准头了,这也让他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动手的兴致更高了。
原先他对木工慢慢丧失兴趣,主要还是眼高手低,想着做出更复杂的东西,可是手上功夫达不到,总是反复出错,久而久之越来越懒得动手。
喜欢脑变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