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无极是啥 > 第18部分(第4页)

第18部分(第4页)

我只看了一点。

此外我还看过一本《叔本华ON SCHOPENHAUER》【美】S。杰克。奥德尔()著中华书局出版小册子,属于世界思想译丛中的一本。此书对我读原著很有帮助。这本书我看过了,但理解得很少。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序中,叔本华试图告诉读者一种认识方法,如何通过它的作品来认识它的思想,这也可以延用到对他人的作品和思想的认识上,并一样具有效果!虽然在实际中,叔本华在某段时间内自己可能并没能做到,但这不影响这种认识方法。

【……只要理解了这本书,在读者思想中就会自动地纠正……】

这篇序我在写我的作品前就读过。在读过该序后,潜意识中好像在始终探索某种认识的方法,发现了在该序所述的之前,于其上的3条先验定律:即中立、肯定和寻求。

详情请见本文集中的《真实?真理?逻辑判断之必备条件》、《逻辑判断的先验定律》。

该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如何认识,细节、整体及论证程序的关系,读者应该以什么态度去读和为什么要读多次才可能了解其真正思想的原因等。

此外他向读者提出几项要求,在我看来是几项前提。

1、要读序(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思想简述,这是支持本作品作者的思想,但由于某些原因不在该作品内出现。)

2、要读附注(作者思想的外部环境支持,例如康德的相关思想,以及支持作者思想他人的思想等)

1813年叔本华写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这篇博士论文是阅读和理解其后续著作的重要钥匙之一。

这篇论文的思想是:

第一重根:没有任何物理现象是没有原因的。(物理变化)

第二重根:没有一个逻辑真理不具有关于它的真理的先验推论。(逻辑推论)

第三重根:任何定理都有一个几何的证明。(数学)

第四重根:没有人或动物的行为是没有动机的。(道德)

总之,任何事物都必有其之所以如此的根据或理由。

至此,我看了5页,还有一行没看。

2007年6月9日星期六6时7分48秒

【待续】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某种形式的统一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某种形式的统一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某种争议在于某个对象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还是不变的。

在界定这个对象的边界时二者产生了冲突。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而*哲学具有辩证法的特征、这不意味着说由*哲学正确推导出柏拉图的理念论错误,也不意味着说由辩证法正确推导出形而上学错误,如果这样认为就犯了逻辑错误。

我的思想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给以给二者的对象和边界一点解释。

那个变化的是处于一定基础上才发生变化。否则没有一定的基础它是无穷的,变化等于自身,所以可以认为它是不变的。

真实、道、客观规律如果认为是不变的。

那么变化的是其在一定基础上产生的,这个变化的就要称为现道、在特定基础上的客观规律、真实的某种情况下的体现了。

这个基础是不是变化的呢?

如果基础发生变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