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镶黄旗这样的八旗之中的精锐,更是要差上许多。
正面硬撼,无疑是难敌清军骑兵。
尤其是为了保护右翼,陈望几乎将所有的久经训练的新式骑兵都交给了陈功带领。
曹变蛟所领的骑兵,基本都是归附的西军与整编后的明军诸镇骑兵。
曹变蛟领着这样的一支骑军,能够和清军的镶黄旗并万余的蒙古轻骑打的有来有回,实际上早就已经远超过陈望起初的预料了。
只此一点,曹变蛟便已是可称名将。
就在陈望的沉思的时候,代正霖在这个时候,走到了近前,启禀道。
“清军部署在宫村铺的重炮部队正在转移,往中央而来,同时清军正从北方调集更多的重炮运送渡河。”
代正霖指着正北方,清军中军的前阵位置,沉声汇报着。
“此番清军南下,将一应重炮全部调遣而来。”
“经由松锦、京师两战,结合情报司所探情报,清军起码拥有超过九十门以上的重炮。”
陈望的双目微眯,转头看向北方。
很多时候,很多人对于清军会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就是认为清军在火器方面颇为落后。
这不能算是全错。
但是起码错了一半。
清军对于火器实际上一直以来都颇为看重。
不仅仅编练了一支纯火器部队乌真哈超,而且在八旗旗兵的部队之中,也装备着为数不少的火器。
不过清军对于火铳看重程度确实小于弓箭,但是对于火炮的看重,却是当推第一。
崇祯四年(1631年)时,清军便设立了专门炮厂,以佟养性为授汉军都统,总理汉人官民事务,监铸红夷炮。
算上铸造,缴获,清军当时共拥有红衣炮四十门。
松锦之时,清军单是进攻松山,便调集了二十七门红夷大炮。
至崇祯十五年,清军在锦州又制造成功了三十五门重型火炮,定名为“神威大将军”。
新铸的火炮用的失蜡法制作,比起之前的红夷炮更轻,射程和威力也更远更大。
炮内为铁胎,外面浇筑铜壁,铁心铜体,利用铜炮耐用的特点,可将炮管铸得更薄,
炮身长八尺五寸,即两米五左右,重三千八百斤,用药五斤,可打炮弹十斤。
十斤炮弹换算成西制,约等于十五磅炮,已经达到了攻城炮的标准。
但如果仅仅是这些火炮,清军在重型火炮数量和火力上的优势还不算太大。
毕竟此番北上,陈望共携带了攻城重炮四十八门,其中二十四斤炮十二门,十八斤炮三十六门,虽然在数量上略逊一筹,但是毁伤能力更强。
而且炮兵的素质,也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
只是清军在接连攻陷锦州、松山、京师这些原先明庭所控制的重镇之后,将这些城池的守城重炮拆下了不少。
陈望此前的统筹布置之中,也让黄台吉感到了威胁,黄台吉于是将这些重炮也运送到了关内大半。
根据明庭官方的数据,这些守城的重炮很多都是起码能打十五斤以上炮弹的重炮。
当然甚至一些能打炮弹三十斤以上的超级重炮,但是这些重炮在野战之中根本没有任何的价值,也不可能拉到军中野战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