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走远,心中暗喜,觉得自己找到了机会。
她决心得到这位小王爷的信任。
看着胡善祥离去,朱高焱只是摇头感叹深宫险恶,人心难测。
然而一个小小宫女还不值得让他太过在意。
---
次日早晨,奉天殿里钟鼓齐鸣,奏响隆重礼乐。
大臣们依循品级分成六列步入大殿。
金光闪闪的大殿中央,雕刻着两条鎏金麒麟守护龙座。
麒麟的眼眸由琉璃制成,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台阶分为上下五级与九级两段,象征着皇帝作为“九五之尊”
的至高地位。
永乐帝身披华丽金龙袍坐于龙椅之上,俯瞰满殿文武百官。
旁边的太监高声喊道:“诸位爱卿拜见——”
所有臣子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纷纷弯腰磕头表示敬意。
接着一名文官从队伍里走出禀告:“陛下,昨日江阳湖边发生了严重的灾难,令全城百姓惶恐不安!”
此时,应天府外已聚集不少欲申诉的民众。
另有传言在民间蔓延,声称靖难余孽再度现身……
“陛下,目下宫城之中秩序大乱,望您尽快定夺!”
紧接着,数名大臣亦对此事表明看法。
皆因前一日江阳湖畔的冲突,造成大量百姓不安。
此刻,整个应天府陷入恐慌,纷纷议论世道不再安稳。
诸位大臣神色愈显凝重。
仅仅“世道不稳”
四字,实乃非同小可,更何况事发之地乃是天子所在之应天府!
此事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乎皇室威严以及民众向背。
内阁首辅杨士奇启奏道:“陛下,靖难叛匪气焰嚣张,已严重干扰我朝社会安定。”
“往昔陛下怜悯,屡次对他们宽容。”
“然他们毫无感激之情,这些年来不断挑拨滋事。”
“臣恳请立即调动精锐部队进行搜捕,严肃处置反贼!”
“捍卫皇家尊荣,保障大明长治久安!”
“臣附议此议!”
“臣亦支持!”
……
殿内大臣义愤填膺,一致赞同清除所有威胁靖难遗祸之人。
高座上,朱棣审视群臣反应后轻叹一声。
"
朕亦有此意。
倘若真是靖难余孽所为,事情反倒简单些了。”
“然而遗憾的是,昨日闹事之人,并非靖难余党,而是一伙不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