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韦巨源的滑跪速度,饶是在同僚看来也是极快的。
不是,韦尚书,来之前咱们心照不宣的寒暄里头,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你韦氏一族的荣耀呢,野心呢?
都哪里去了?
你搁这这么腰一弯、好话说尽,那咱若是不附议,岂不是显得很不知好歹?
可恶啊,韦巨源你个老匹夫,竟然暗算我等,你别是早就投靠了皇党,来我们这里做细作的吧!
他们心里怎么诽谤韦巨源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儿上,那叫一个恭谨大义,纷纷出列作揖表态道,
“微臣深表赞同,韦尚书此议实乃定国安邦之策。”
“微臣亦深以为然。”
“……”
也只能说韦巨源道运不好。
韦氏在西汉时期三代连出三公,晋升观众名门。
东汉时期,号为三辅冠族。
自此以后,不论围巾南北京兆韦氏从不乏重臣,在步入隋朝以后,韦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饶是唐初便已经有了位列关中郡姓之首的征兆。
正史中的《旧唐书·韦述传》: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可见其辉煌。
只是如今的韦氏,以及韦巨源此人略有说法。
他们这一支韦氏的显赫,要追溯到北周大司空韦孝宽身上。
韦巨源是韦孝宽的玄孙。
且韦孝宽后为宇文泰所重用。
韦孝宽的发妻是弘农杨氏。
辈分、身份,两座大山压在韦巨源头上,任他如何舌灿莲花,他只要不想日后顶着不孝悖祖的名头,他就只能把想说的话都咽回去。
这……就也在赫连孛的算计内。
他出身蛮荒偏僻之地,于神都长安朝廷初来乍到,若是不再在背后多刻苦努力一些,他拿什么和这些出生就在长安的天官们比?
所幸他如今要办的事情都有陛下在后面兜底,所以赫连孛想要学什么、翻看什么,他都能找到自已想要的典籍。
不过赫连孛年纪也不小了,他也发现自已记东西再也不像年少时那样快了。
万卷藏书摆在眼前,可他已不再少年,这种遗憾让他彻夜难免。
只是他到底是习惯了受挫,他在草原上呼风唤雨,可那从来都不是他想要并为之满足的,所以赫连孛很快也就调整好了自已的心态,重新开启了缓慢、但又倍感香甜的学习。
经验使然,赫连孛分析,敢于第一个做出头鸟的朝臣屈指可数。
于是他有计划的押题,还就让他押中了。
诸位朝臣起初只是单纯的附和,见李唯还是没有发言的意思,便继续润色着自已的谏言。
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
登基大典的吉日定好了,七日后,
封后大典便也在当日一并办了,因着能蹭登基大典的丰厚典礼,它一定是隆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