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特困生回答:“就是从百姓中扯上一支部队!”
“不只是扯上一支部队这么简单!”张弛回答:“更应该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的,否则只会徒增百姓伤亡而已!”
特困生闻言不由摸了摸头,他有些搞糊涂了。
“这么说吧!”张弛解释道:“我们部队打进东北后,一路往前进攻,总会碰到些比如桥梁啊,高地什么的要地……这些要地很可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或者桥被炸了我们就要好几天才能修好,或者有鬼子的碉堡等等,这时我们就需要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这些要地,明白吗?”
“哦!”特困生不由恍然大悟:“这么说俺就明白了!”
“能完成任务吗?”
“保证完成任务!”特困生一挺胸。
这不能也得能啊,这可是打回自己的老家,所以这特困生就跟打鸡血似的浑身都是劲。
接着张弛就为特困生组织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是以特困生的三营为骨干,然后再编入其它部队抽调来的东北兵。
为什么这么做就不用多说了,为的就是让这些东北兵利用他们熟悉的人脉去联系自己的父老乡亲,并把这些父老乡亲都组织起来成为一支身在东北的内部力量。
当然,这些百姓大多都没有多少军事素质,但一来他们对日军有刻骨的仇恨,二来他们对日军又十分熟悉,最重要的还是从内部发难,所以可想而知,他们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这支部队经过几次精心挑选后,确定的规模为五百人。
他们分成十个部份,每个部份大慨五十人左右,分成几批由美军潜艇运送至渤海海域,然后乘着夜色登陆并进入计划好的区域展开活动。
特困生重点负责的,就是被日军当作伪满洲国首都的长春(日本人将其称为新京)。
张弛见的第二个人,就是朴中炯。
为什么要见朴中炯就不用说了,跟特困生那支部队的作用也差不多……不过还是有区别的,张弛知道此时的朝鲜被日本殖民太久了,要想让他们在这时发动起义十分困难。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北朝鲜也就是中朝边境的地带地形十分复杂,这里有许多不愿意屈服在日本铁蹄之下的朝鲜游击队在这里坚持与日军打游击,朴中炯等一行人的任务就是,依靠他们对这一带地形的熟悉和美军将来可能空投的物资和补给将这些游击队组织起来待命。
这主要是为了牵制驻朝日军对东北的夹击。
当然,张弛不会让他们去伏击日军第十七方面军派往东北的援军,而是让他们骚扰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要知道此时冬天,北朝鲜的气温都到零下几十度,日军在这样的气温下行走都很困难,何况是在几乎没有像样的公路上运送补给,如果再加上有游击队一路给他们整些麻烦,那将来由朝鲜进入中国东北准备夹击中国部队的日军就难受了。
朴中炯对于这个任务当然没有异议。
甚至朴中炯还十分感谢张弛。
用朴中炯的话说,就是没想到张弛会这么信任他们……要知道他们不管怎么样都是从日军那投降来的,而且还都是朝鲜人不是中国人,而张弛却会把他们放回朝鲜。
其实在这一点上,朴中炯只说对了一半。
张弛也不傻,他不可能说会信任朴中炯到把十几万中国部队的生死都押上的地步,如果会这样做的话,那就不是信任的问题了,而是智商的问题了。
所以,张弛没有对朴中炯说中国将要进军东北的计划,而纯粹就是把他们派回朝鲜去组织游击队并等候命令。
当然,这后续还需要美军运输机的支持,只有美军运输机把一批批的步枪、食物、子弹等空投到朴中炯等人所在的地区,他的工作才好展开。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 空投
具体的这些事项,比如游击队及侦察分队的情报收集与后勤补给等安排,张弛就把它们全都交给粱参谋负责了。
这其中游击队的后勤补给倒还好说,朝鲜北部地区一方面鬼子的分布本身就不多,尤其是在这冬天,那零下几十度的气温简直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再加上北朝鲜基本没有防御的必要……北朝鲜资源溃乏,许多地方只有山路没有公路,就算有资源有些农产品,只怕把这些玩意抢到手后运出来的成本都是这些物资的几倍。所以日军对这片地区基本不闻不问,有些听之任之的味道,这也是北朝鲜游击活动一直都在进行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朴中炯组织的游击队来说,只要在晚上点燃几堆火,然后美军的运输机就会将一堆堆的食物、武器和弹药空投下去。
但特困生的侦察分队就没那么容易了。
首先是特困生的侦察分队较为分散,一共有十个部份分散在十个地方,而且彼止相距都较远,要将物资空投到他们手上比较困难。
其次是鬼子分布得到处都是……就像之前说的,鬼子甚至连一个村都不愿意放过,所以每个村都有鬼子驻守而且还配有一定数量的伪军,黑夜中在野外放几把火很容易会引起鬼子的注意,这就造成空投接收起来也会存在困难。
最重要的还是,这种空投行动很有可能会过早的暴露了中**队进军东北的战略……毕竟空投是要从硫磺岛或是马里亚纳群岛派出b29远距离空投,这个动作很容易就会让日军联想系到刚刚开进太平洋的一支中**队并把它们联系起来。
考虑到这些困难,张弛原本想依靠当地老百姓或是游击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