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奥斯曼帝国才不会在乎,提高关税,会得罪我们大明呢。他们巴不得我们大明什么都不卖过去。
他们就发展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务农的百姓还更老实,更好管理。
商人带来的繁华都市,可是蕴藏了很多不稳定因素,这是统治者十分忌惮的。”
“我终于明白,我们大明当初为什么闭关锁国了。”
直到此时,陈珂才理解了明朝中后期的国策。当年为什么要毁掉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为什么要毁掉制造海船的图册。
作为出生在台湾的陈珂,这是陈珂从小到大的疑团。明明开海可以为国家和百姓带来那么多利益,比如明郑,就因为台湾开放贸易,赚了很多钱。
明朝皇帝为何要禁海?
直到今日,陈珂才恍然大悟。
原来统治者和百姓,很多时候利益并不一致。
百姓想要生活更好,而统治者想要的是稳定的权力。
开海,不但让沿海的管理难度加大,而且容易造成百姓思想浮躁,商人可远远比农民难管理得多。
对一个已经统治全国的帝国来说,开海对统治者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他们闭着眼睛都会选择禁海。
“而且就算奥斯曼帝国顾忌大明的感受,不提高关税,他们也有一万个办法,让大明产品以高昂的价格,送到奥斯曼百姓手上。
例如对贩卖大明产品的商家找茬,只要有借口,就罚款或者关店。
对大明产品的运输,提高运费。
抽出个例放大宣传,比如我们大明的一台蒸汽机出了故障,易卜拉欣便可以派人到处宣传,大明蒸汽机有问题。
此时他丝毫不用在乎,他涂了涂料的那些蒸汽机,因为擅自改动和缺乏专业工匠维护,故障率可能更高。
他只需要反复宣传出事的大明蒸汽机,就可以对奥斯曼民众达到洗脑的作用。让奥斯曼民众一提起大明蒸汽机,就想到那台出事的大明蒸汽机。
从而留下大明蒸汽机随时会出问题的印象。
刚才说了,民众只愿意相信他们愿意听到的。
大明蒸汽机差,奥斯曼自己的蒸汽机好。
这就是他们最想听到的。
此时,谁敢再说大明蒸汽机好,易卜拉欣的蒸汽机也有问题……下场和那位说真话的工匠一样。”
“这实在太无耻了。”
陈珂很生气,可是却发现,如果易卜拉欣真这样干,奥斯曼百姓没有任何办法。
尤其是那些知道真相的奥斯曼有识之士,只能眼巴巴瞪着,对易卜拉欣无可奈何。
“同理,手表,望远镜,水杨酸粉剂等等产品,都是一样。
你们想想,易卜拉欣要是把水杨酸粉剂,加入一些毫无意义但产自奥斯曼本土的成分,包装成奥斯曼古老的神药,说这是土耳其老祖宗留下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