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陶伯是有甚么建议吗?”
“哎,是这样,奴婢瞧见您都招揽春风里的厨子学徒干活了,不知道原来春风里的大厨子,陈东家您有没有兴趣?”
当然有兴趣了。
陈念莞当即叫陶伯给介绍介绍。
陶伯为难。
“那丁厨子,还在牢里呐,要不,陈东家您去瞧一眼,要合适,也给把人买回来?”
原来,安顺侯那事发生后,不仅侯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遭殃,在春风里干活计的,但凡属于侯府家奴的人,都给收监了,而后按照牵连程度,入罪的入罪,发卖的发卖,那春风里伙房的厨子都是安顺侯家的奴婢,所以所有厨子都给关进牢里了。
家里头有钱银的奴婢,自有家人来官衙花钱银赎出去,要没人来赎的,基本上都会由官府卖给权贵家里头,或者转卖给牙行。
陈念莞前头之所以能买到那两个学徒,也就是官府发卖的缘故。
至于这个丁大厨,脾气硬得很,一被收监进去就跟刑狱里的官爷顶撞争吵,结果被砸得头破血流,病了好几个月,却是硬生生拖着没死。
瞧他这命也硬的模样,怕是得罪的官爷气不顺,人就一直关在牢房里头,最近陶伯才去瞧过人,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陶伯之所以知道这位丁大厨,还是因为年轻时候,陶伯跟他是同样走南到京城里头讨生活的老乡,都是家里人都没了的苦命人,来到人生路不熟的京城,唯一的出路,也就是将自个儿贱卖了。
做奴婢,能讨得一口饭吃活下来?????,他们就知足了。
在丁大厨被卖进安顺侯府之前,两人因着同乡之谊见过两次面。
春风里开得还好好的时候,陶伯还挺为这位同乡自豪的。
据说春风里头光大厨就有十个,安顺侯出事后,这些大厨都给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给买走了,要不是丁大厨脾气倔得罪了官爷被蓄意折磨,怕如今也跟了新主子。
所以,陶伯的意思,是要自己到官衙里头捞人?
碰上陈念莞质疑的视线,陶伯就躲躲闪闪了。
可不,他就想着,到底也是条人命啊,也都是同一个地儿的人,要陈东家不是做酒楼营生的,要不也盘了春风里那地,又买了春风里的两个学徒,他也不会打这个主意。
一个冬日受冻受饿,就只剩下一口气,有再怎么硬的脊梁骨也没用啊!
小命要紧!
要陈东家愿意买下这丁大厨,一来能救回一条人命,二来给她多找了个厨艺高超的帮手,不也是两全其美的事么?
陶伯于是斗胆就把丁大厨给引荐给陈念莞了。
能给自己酒楼里多添一个得力助手,那自然是要得的,何况这人还曾经是春风里这么高档的酒楼的厨子之一。
问题是,她要到官衙里头捞人呐,得花多少钱银?
“我跟那官衙里头的人打听过了,如今要赎丁大厨,那些官爷指定是会放人的,至于赎身银子,五十两左右,怕也够了。”
五十两买一个厨子?对比之前自己买来的打工人,忒贵的。
不过想到用五十两买一个水准高的大厨,那也是一条性命,陈念莞就释怀了。
“陶伯,你确定,我把人买回来了,这丁大厨愿意给我干活?”
“愿意,自然是愿意的。”
陶伯给这位陈东家做活这么久了,如今也眼红那些从牙行买回来的奴婢,签契十年就能得到放奴书跟卖身契,做良民了,哪像他的卖身契在沧家,想等到恢复自由身那一日,难呐!
那丁大厨当年为了活命,不也将自己卖给了牙行么?